從北大畢業生吐槽畢業典禮的表演面向領導、背對學生;再到哈工大的學生用實際行動催促學校盡快安空調,種種現象都在傳遞一個信號:現在的00后大學生,對于個人需求的表達是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勇敢了。
敢于表達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從學校到職場,都難免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安排,如果沒有人敢于做第一個發聲的人,大家都選擇默默忍受的話,那么無論是學校里的不合理安排,還是職場里的不公平現象,都無法得到解決或改善。
只是這種勇敢的發聲也得視情況而定,不是所有的發聲都代表著另一方的過錯,最近,清華大學一名學生的吐槽走紅網絡,手握清華錄取通知書的他,此刻心情卻格外復雜,甚至在網上揚言——“清華根本沒把學生當人類”。
清華學生吐槽宿舍環境差,揚言:“清華根本沒把學生當人類”
高考熱度高漲,無形之中就掩蓋了考研的熱度,當高三學子們為志愿問題忙到焦頭爛額的時候,已經有不少研究生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更有甚者已經提前來到了被錄取的學校,甚至加入到了導師的課題組。
可被錄取喜悅還沒有持續多久,就已經有人不想讀了,這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發帖中,絲毫看不到被頂級名校錄用的喜悅,反而全是失望和后悔。
只因在他的鏡頭下,所看到的清華大學不是想象中的光鮮靚麗,尤其是宿舍,不僅稱不上舒適,甚至有些破敗,五層樓無電梯,墻體開裂,床鋪搖晃,過道擁擠,地板凹凸不平,一層百余人共用五間浴室……
這樣差的住宿環境讓這名清華研究生忍不住吐槽:“清華沒把學生當人類”,甚至在網上公然表態:“這書我不讀了”,不讀了可能是假的,但是失望的情緒卻是真的。
實際上清華大學的住宿條件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南區的住宿環境相對優越,而老舊區域的宿舍也的確如圖片所展示的那樣差強人意,尤其是研究生宿舍,作為校園基礎設施更新序列中靠后的部分,還存在著不少年久失修的問題。
名校住宿環境不如人意也并非個例,許多歷史悠久的985高校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這些學校往往位于老城區,校園格局固定,難以大規模擴建或改造,當這些學生好不容易考入了名校,卻發現住宿環境不如民辦本科時,內心難免失望。
對此,評論區的一些網友也是罕見的沒有站在學生這邊,反而勸他“有的住就不錯了”,畢竟現在很多高校已經不給研究生提供宿舍了,若是在北京沒有宿舍,租房子可又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當我們從抱怨和失望的情緒走出來,客觀看待清華大學研究生的住宿問題,或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一方面,清華大學也在積極采取措施,近兩年來不斷翻新老舊宿舍樓,努力改善學生的居住環境。
只是翻新畢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老牌名校來說,翻新的難度往往更大,一些建筑具有歷史價值,不能簡單拆除重建,改造又面臨技術和資金雙重挑戰,學校只能在保留歷史風貌與滿足現代需求之間尋求平衡。
另一方面,作為學生也不得不正視客觀因素,清華大學固然經費總數登頂,但除了宿舍翻新外,還要面臨多方面需求的拉扯,科研、師資、圖書館等方面往往優先于宿舍改造。特別是頂尖高校,更傾向于將有限資源投入到能提升學術聲譽的領域。
再者,近些年來各高校擴招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以清華為例,研究生人數從2000年的約7000人增至今天的約2萬人,幾乎翻了三倍,在這種擴招速度下,宿舍的配套設施一時間難以與之匹配也是情理之中。
作為學生,調整心態也很重要,條件好的宿舍和優秀的學校有時候確實難以兼得。正所謂“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生活不僅僅是住宿條件,更包括學術氛圍、師資力量等多方面,選擇名校就意味著接受其整體環境,包括可能不盡如人意的生活條件。
不過,簡樸不等于簡陋,基本的居住安全和健康條件必須保障,開裂的墻體、搖晃的床鋪、不平的地板等問題關系到學生的安全和健康,高校有責任及時修繕,避免這些宿舍問題,成為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的潛在隱患。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