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各地也積極響應,7 月 1 日起,《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正式實施;6 月 25 日,上海就《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并擬制定出臺《上海市海洋經濟促進條例》,探索組建海洋產業發展集團。
而就在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5.9%。其中深海裝備制造被稱為海洋經濟的“定海神針”,核心在于它是支撐海洋經濟從“淺海”走向“深海”、從 “資源探索” 邁向 “產業化開發” 的基礎性、決定性、不可替代的核心支撐。
我國深海裝備從“追隨者”到“領航者”的跨越,是一部典型的“逆襲史”。
12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以7062米的下潛深度刷新世界紀錄,標志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17年,“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深潛器實現95%國產化,推動中國深海裝備從“集成創新”邁向“自主創新”;
20年,“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0909米,創造全球載人深潛新紀錄,中國自此躋身深海科技“第一梯隊”。
從“蛟龍”號立項到“奮斗者”號研制,國家投入超百億元,帶動形成涵蓋材料、能源、通信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
為此我今天就經過深度研究后整理出幾家相關潛力公司,尤其最后一家是10萬億海工裝備整合第一龍頭。
海油工程:海洋油氣工程建設及配套設施設計、建造、安裝與維修。公司建造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承建全球首個16兆瓦張力腿浮式風電平臺。
中海油服: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服務,涵蓋鉆井、油田技術、船舶服務、物探勘察四大板塊。是亞洲功能最全、服務鏈最完整的海上油田服務公司。
振華重工:港口裝卸系統、海上重型裝備、工程船舶及大型金屬結構件設計建造。是國內率先實現LK3000液壓打樁錘等關鍵技術突破,支持超萬噸級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吊裝。
亞星錨鏈:船用錨鏈、海洋平臺系泊鏈制造。公司是全球最大錨鏈生產基地,產品應用于“深海一號”等國家級項目。
最后就是我給大家大家出來的那家10萬億海工裝備整合第一龍頭。
為避免打擾主力操作,想知曉的萊炂縱?:全漲,帶走。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海洋防務裝備公司;控股股東承擔我國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近期不斷出現堆量+倍量,均線已經形成多頭排列,右側量能顯著放出來,捕撈季節發出強勢金叉反彈,正是入場最佳時機,停牌在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章、音視頻等)及操作僅供參考,不指導買賣,不保證收益,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擔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