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2025年7月1日,第二次四國集團外長會議在美國落幕。盡管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各自利益訴求不同,但在應對中國稀土出口限制這一議題上,四國達成了戰略共識。
會上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意圖打造一條獨立于中國的稀土供應鏈,以實現對華的戰略牽制。
面對印太地區不斷擴大的多邊聯盟,中方也做出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策——這是過去29年來首次出現的重大政策調整。該決定將如何重塑全球稀土格局?又會對國際地緣政治產生何種深遠影響?
四國聯盟的困局和野心
在華盛頓召開的QUAD外長級會議上,“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正式啟動,標志著四國在資源安全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
作為現代工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稀土廣泛應用于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電池、風電設備及國防科技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掌控著全球近80%的稀土產能,并通過出口配額制度強化對該資源的統籌管理。
為打破這一局面,美國主導推動四國協作機制,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四國對中國稀土原料的依賴比例由當前的78%壓縮至40%以下。
美國在此次倡議中發揮核心作用,強調通過區域協同構建多元化供應鏈。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透露,四國已召集超過30家相關企業,共同探討從稀土勘探到提純加工的全鏈條技術合作。
這些企業覆蓋礦山開采、技術研發及終端應用等多個環節,試圖建立一個可與中國稀土產業相抗衡的替代體系。
然而,這一愿景的實現面臨嚴峻挑戰。稀土產業鏈的技術門檻極高,尤其在分離提純階段需要尖端技術支持,而西方國家在此領域長期依賴中國,短期內難以突破技術瓶頸。
因此,即便四國在政治層面達成一致,實際推進過程中仍將遭遇多重障礙。
聯盟的稀土挑戰
雖然澳大利亞坐擁全球第二大稀土儲量,但其唯一具備精煉能力的萊納斯公司至今仍需依賴中國提供的萃取試劑與工藝支持。
日本雖在廢舊電子產品中回收稀土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本土幾乎無稀土礦藏,其80%的稀土進口依然經由中國港口轉運。
印度則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希望借助合作引進美國先進技術,另一方面擔憂澳大利亞可能搶占本國稀土市場。事實上,印度剛剛在2024年批準首個國家級稀土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12億美元開發喀拉拉邦的獨居石礦資源。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四國聯盟的組建反而凸顯了他們自身的脆弱性。根據美方發布的報告,目前全球92%的稀土精煉產能集中在中國,特別是重稀土元素的分離技術已被中國企業全面掌握。
即使四國能夠短期內獲取替代礦源,將原礦轉化為可用材料仍需至少五年周期,甚至部分加工流程仍不得不回到中國完成。
此外,稀土開采與提煉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廢水排放與固體廢棄物處理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長期破壞。
這要求四國在推進項目時必須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責任。更為棘手的是,聯盟內部錯綜復雜的利益分歧也可能削弱整體執行力。
內部紛爭
美日之間圍繞貿易規則存在明顯矛盾,特別是在關稅壁壘與市場準入方面,雙方多次磋商未果。
日本希望通過簽署綜合性協議解決雙邊貿易問題,而美國更傾向于采取分階段談判策略,并持續向日本農業市場施壓。
印美關系同樣充滿變數。盡管印度愿意在某些議題上配合美方行動,但其始終堅持保護本國農業與乳制品市場的立場。
同時,美國在南亞地區的某些外交舉措也引發了印度方面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增加了合作的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的處境尤為復雜。作為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大國,澳方在聯盟中承擔重要角色,但近期與美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摩擦加劇。
2025年6月,美國重新評估了與澳大利亞的部分聯合研發項目,促使澳方開始重新審視其戰略布局。
為分散風險,澳大利亞加強了與中國在經貿領域的互動往來,這或許會削弱其在稀土聯盟中的投入強度。
因此,要確保四國合作機制持續運轉,就必須妥善協調各方潛在的利益沖突。不過,針對四國聯手遏制中國的動向,中國也做出了新的回應。
中國的政策與產業調整
面對來自四國聯盟的競爭壓力,中國正采取多項措施鞏固其在全球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對稀土行業管理體系進行了重大改革,啟用了一批年輕化、國際化背景的專業人才擔任領導職務。
這批新任管理者在稀土產業運營及國際貿易事務中經驗豐富,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此次改革還明確了軍用與民用稀土資源的分類管理模式,民用稀土出口審批程序更加嚴格,確保資源配置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
更具深遠意義的變化出現在立法層面。2025年7月1日,中國正式施行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這是該法律自頒布以來29年內的首次重大更新。
新版法律將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確立為核心任務,首次設立戰略性礦產資源清單,將稀土、鋰等關鍵資源列為優先保護對象。
同時明確指出,“國家對稀土資源實施保護性開發”,并建立涵蓋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體系,此外還簡化了礦業用地審批流程。
這些政策措施旨在增強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并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
通過這一系列結構性調整,可以看出中國在稀土領域深耕布局的堅定決心。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熟的技術積累以及嚴格的政策監管,使中國能夠在外部競爭壓力下保持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加快推動稀土產業綠色轉型,通過技術創新與環保投入,降低開采與加工環節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這種系統化的戰略部署,不僅鞏固了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領導地位,也為未來應對外部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語
四國聯盟的成立標志著西方國家在關鍵礦產領域對中國發起的正面挑戰,但其成敗與否將取決于能否跨越技術和協調雙重難關。
相較之下,中國憑借多年來的產業積淀與政策扶持,在稀土領域占據顯著優勢。
不過,全球稀土市場的博弈遠未結束。未來,隨著科技進步與政策演變,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深刻影響全球經濟與安全格局。
信息來源原文記載于觀察者網2025-7-2關于《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原文記載于人民網2025-6-30關于《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