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立法體系中,法案并非固定由下院(眾議院)先通過再提交上院(參議院),而是誰先發(fā)起便先在發(fā)起議院進行審議。這主要源于美國國會兩院制的架構,眾議院和參議院在立法流程中地位平等,憲法并未規(guī)定特定的先后順序 。
以 “大而美” 法案為例,它于美東時間 2025 年 5 月 22 日,率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以 215 票對 214 票的微弱優(yōu)勢通過,隨后才提交到參議院審議。當?shù)貢r間 7 月 1 日,參議院以 51 比 50 艱難通過了該法案,這還是副總統(tǒng)兼參議長萬斯的決定性一票,雖然參議長無參議員資格,但當出現(xiàn)50平的時候,他就是第“101人”。但由于參議院對法案有較大修改,這個版本還需再次回到眾議院,若能再次通過,才能提交給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 。
從歷史經(jīng)驗看,2022 年的 “2022 年美國競爭法案”,眾議院在 2 月以 222 票贊成、210 票反對的結果率先通過該法案,之后送至參議院。不過,參議院將法案內(nèi)容整體替換成了之前參議院多數(shù)黨領袖舒默提出并在 2021 年 6 月 8 日已在參議院通過的 “美國創(chuàng)新及競爭法案”。在 2022 年 3 月 28 日,經(jīng)參議院修改的 “2022 年美國競爭法案” 通過后,又送回眾議院展開協(xié)商會議并再次表決 。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機制,是因為美國立法體系建立在聯(lián)邦制基礎上,國會采兩院制。兩院在立法上各有職能與權力,互相制衡。眾議院更能直接反映民意,其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舉產(chǎn)生,每兩年改選,更貼近選民需求;參議院則代表各州利益,每州不論大小均有兩名參議員,任期六年,相對更具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這種設計使得法案在兩院都能得到充分討論,避免單一議院主導立法走向,確保法案能綜合考量不同層面的利益訴求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