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重慶中小學生正式迎來暑假,各中小學校的老師們精心準備了各具特色的暑假實踐作業,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方式,在創新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又充實的假期。
尋找身邊的AI朋友
“親愛的朝陽娃們,有一位神奇的‘魔法朋友’——AI,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它能讓電飯鍋自己煮飯,讓掃地機器人打掃房間,還能把博物館的故事變成童話……樂于探索的朝陽娃們,快去尋找身邊的AI朋友吧!”這個暑假,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的學生們將圍繞AI開展項目式學習,一、二年級的主題是“AI與生活”,三年級是“AI與學習”,四年級是“AI與交通”,五年級是“AI暢游智慧宇宙”。
比如,一、二年級的孩子們要完成的一項任務是介紹智能朋友,可以拍視頻介紹,說說它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子、能做什么,或者在A4紙上貼照片或者畫畫,在旁邊寫上它的名字和本領。
紅綠燈為什么會自動換顏色?導航軟件又是如何精準規劃出最快路線的?這個暑假,孩子們還要變身 “AI交通小偵探”,去尋找生活中的AI交通設備,如智能公交站臺、電子眼、停車場自動繳費機等。挑選一個最感興趣的,了解其工作原理。制作精美的“AI 交通說明書”,用繪畫、文字、照片、思維導圖等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AI交通設備。
探索家庭和AI的聯系
同樣,巴南巴蜀實驗小學在繽紛夏日“成長禮包”中,鼓勵孩子們啟動創意引擎,去發現AI的密碼,去“智”造解困的神器,去繪制社區的藍圖,讓創造的果實掛滿探索的枝頭。
一二年級以“我是家庭AI小管家”為主題,在家長的指導下一起開啟一場酷炫的“人工智能”探秘之旅。和家人一起想想自己的家庭可以和AI建立哪些聯系?以此項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為契機,去了解AI,尋找AI,創作AI。
三年級以“我是智能生活設計師”為主題,一起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小麻煩”,化身生活改造小專家,完成特別任務。可以用四格漫畫設計“想象中的智能幫手”,和家人朋友一起動手實踐,用安全、易找的材料,將手繪圖內容制作成實物,還可以挑戰用ScratchJr制作“麻煩解決”的動畫。
四五年級則是以“我是社區未來生活創想家”為主題,一起深入社區,發現生活中的“不便利”。通過實地走訪,記錄問題,繪制發明設計圖,制作實物模型,并撰寫專利申請書等。開學后,將舉辦“未來科技博覽會”,展示成果,分享體會。
體驗傳統手藝 拍攝“探秘vlog”
重慶人民(融僑)小學校的老師們在暑假要求中,給同學們梳理了有關閱讀、出行、勞動安全等不同維度的指南,邀請大家來打卡。
運動指南中,邀請孩子們和家人一起化身“重慶代言人”,用獨特的視角發現這座城市的魅力。選擇一條最能展現重慶特色的“City Walk”路線,帶上相機或畫筆,記錄下心動的城市瞬間,最終用記錄為重慶“代言”——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重慶手冊,或是一段3分鐘的城市宣傳片,也可以設計成手繪明信片。
勞動指南中,可以跟隨父母體驗一天的工作日常,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也可以拜訪社區里的手藝人,體驗修鞋、包餛飩等傳統手藝;還可以組隊探訪社區、消防站等,了解職業背后的故事。可以拍攝“探秘vlog”,制作圖文并茂的《工作手冊》,或者設計“我的職業夢想”海報。
探秘美食詮釋重慶城市精神
這個暑假,南岸區天臺崗小學精心打造了以重慶“堅韌、忠勇、開放、爭先”城市精神為引領的跨學科學習實踐手冊,旨在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方式,將語文、數學、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巧妙融入家鄉特色實踐,邀孩子們開啟一場意義非凡的跨學科探索之旅。
一道道麻辣鮮香的巴渝美味背后,閃爍著重慶人民的熱情與智慧。手冊中,老師們希望孩子們化身“美食傳承者”,推介重慶火鍋、重慶小面等一系列重慶美食,感受重慶海納百川的包容魅力。
與家長一起去查找資料,了解重慶各區縣的代表性故事,寫在對應的區縣拼圖上,再將拼圖塊拼貼在一起并做上裝飾,親手打造“重慶美食地圖”,探尋巴渝版圖里的美味寶藏。
同時,希望孩子們積極加入“智慧交通創客營”,借助走訪調查了解重慶的交通世界,利用科學原理設計和制作立體交通模型。在創新實踐中,培養“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探秘重慶交通,同學們通過實地觀察、采訪家人等方式,調查重慶的交通工具、運行方式及重慶為什么需要它。
制作智能燈光調節器
制作雙控或三控開關模型、創意多功能紙板收納盒、智能燈光調節器、自制簡易顯微鏡……在重慶市徐悲鴻中學的璀璨暑假之創新作業中,鼓勵同學們突破思維邊界,以實踐與探索鍛造未來競爭力。
“在日常生活中,環境光線不斷變化,而傳統的照明設備往往需要手動調節亮度,這既不方便也不夠節能。智能燈光調節器可以根據環境光線的強度自動調節燈具的亮度,實現照明的智能化和節能化。”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老師們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制作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智能燈光調節器。
智能燈光調節器的制作中,同學們要進行理論學習與設計、元器件采購、電路制作與焊接、編程與調試,再通過實驗驗證并撰寫小論文。學生在完成作業后,需將制作的智能燈光調節器帶到學校進行展示,介紹作品的功能、制作過程和創新點,并現場演示其調節效果。 “通過這些實踐作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電子科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
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