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了。
賈玲不是塌房,不是退圈,不是被罵怕了,更不是情緒崩了。她只是單純地——不想陪你們玩了。
她真就是頭也不回地走了,走得體面,走得徹底,走得讓所有想看她“繼續搞笑”的人,都尷尬得摳腳。
你看,觀眾的要求永遠在變,但都沒變出一張真心。
她胖的時候,你笑,說她接地氣;
她瘦的時候,你說她炒作,為了票房不擇手段;她拍搞笑電影,你夸她是“喜劇之王”;她拍了點不搞笑的拳擊片,你罵她“借減肥洗白”。
你說她到底要怎么做,才配留在你們面前活著?
——賈玲也想通了:不做了,愛咋咋地。
你們說她“變了”,是啊,她當然變了,不然她早被你們笑死了
賈玲以前是什么?
上綜藝,不化妝,穿男裝,拿自己當包袱,誰嘲她,她就接誰的梗。
什么“女漢子”“胖妞”“馮鞏門徒”“一人撐起春晚喜劇線”……這些聽起來挺榮光的,其實背后只有一句話:
你適合被喜歡,因為你不威脅任何人。
她演你熟悉的角色,說你想聽的段子,哭的時候你跟著哭,笑的時候你覺得她不矯情,親切,像個你寢室里那個懂事的姑娘。
結果她突然不演了。
她開始閉嘴、開始打拳、開始瘦身、開始拍一個壓抑到你不敢笑的電影。
你受不了。
因為她不再按你預期長大了。
她不再搞笑,不再自黑,不再賣可憐,不再拿“我就這德性”給你臺階下。
她翻臉了,不演了。
你說她“營銷”,說她“人設翻車”,說她“票房靠身體”。
我告訴你:她是真瘦了,不是靠AI摳圖瘦的;她也是真累了,不是微博帶貨瘦的。
她是在用自己一層一層剝掉的肉,給你拍了一部你罵她都不還嘴的電影,然后悄悄下線。
賈玲太他媽有禮貌了。
她不是“銷聲匿跡”,是自己拔了網線
你是不是忘了,她不是在等通告,她是導演、是老板、是全片操盤手,她不是藝人,是創作者。
你以為她沒新戲,是因為沒人找她?
大碗娛樂一天能收幾十個本子,光是《熱辣滾燙》之后找她做品牌代言的,就能排出長城。
但她不想動了。
她不想出來演那個“你們覺得她應該是”的人了。
你想看她回春晚?她知道,回去就是重蹈覆轍。
你想看她再演個《李煥英2》?她知道,那是把自己的命賣第二次。
你想看她走綜藝撈熱度?她知道,所有問題都會被“你現在多重?”蓋過去。
她怕什么?她不怕罵,也不怕失敗。她怕連說話都沒人聽她說完,就開始笑場。
所以她走了。不是退,是抽身。
不是退圈,是回避人設。
說白了,她是真懂了:這屆觀眾,不值得她一直留著演。
喜劇演員最難的,是你不許他們變
你看得懂周星馳憋著勁拍《功夫》;
你也知道黃渤早晚會當導演;你甚至能接受沈騰演正劇。
但你不愿意賈玲變。為什么?
因為她是“你最不設防的熟人”。
她出現在你每年除夕夜的電視上,她說的方言你聽得懂,她一哭你跟著鼻子酸,她在鏡頭里笑場,你覺得她就像你認識的某個姐姐。
她如果不再是那樣了,你就不舒服了。你要把她按回原地,重新定義她。
可對不起,她走開了。你定義不了她了。
寫在最后:她不是喜劇之王,她只是一個不肯被喜劇吃掉的人
“賈玲去哪了?”
她在讓那個胖嘟嘟的、笑起來特別甜的、說話像打趣的、你以為一輩子都不會變的自己,慢慢死掉。
她不欠我們什么。
不是每個搞笑的人都該用自己的人生去滿足別人的輕松。不是每個胖子都該一輩子胖著,讓你有點優越感。不是每個女導演都要“對得起票房”,你才讓她當人。
你可以不喜歡賈玲現在的樣子。
但請你記住:你不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也不是你情緒的回收站。
她走了,不是壞消息。
她不回來,也不是遺憾。
她要是真的哪天回來了,那一定是帶著新的拳頭,不是笑話。
這就是我這次寫的賈玲。
不是人物志,也不是復盤報告。
就是一個女人累了,走開了。我們坐這兒聊聊,不能替她決定什么,但起碼別再拿她未必想活下去的“樣子”繼續消費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