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
如何打破校際壁壘
實現全域教學質量躍升?
東勝區以基礎教育課程
改革實驗區為抓手
給出了一份
從實踐探索到區域推廣的
鮮活答卷
區域范式聚焦:課程改革維度的系統性創新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東勝區以堅定的決心和創新的舉措,探索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課堂建設之路。從東勝一中的課程改革實踐出發,逐步拓展至全域標準的構建,東勝區在課程改革維度實現了系統性創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實踐樣本:東勝一中“啟卓課程”
東勝一中作為區域教育的排頭兵,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構建了“啟卓課程”體系。其中,“信息科技+X”跨學科課程群的開發成為一大亮點。學校敏銳捕捉到時代發展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需求,將信息科技與多學科融合,開發出量子計算啟蒙等引橋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更激發了學生對前沿科技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通過跨學科課程的學習,學生的高階思維達成率得到顯著提升,較之前提升了37%。這一成果充分證明了“啟卓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有效性。例如,在量子計算啟蒙課程中,學生們不僅學習到量子計算的基本原理,還通過與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的結合,深入理解了量子計算在解決復雜問題中的應用,從而培養了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區域機制升級:標準輸出與資源轉化
為了將各校的優秀經驗進行整合和推廣,東勝區提煉各校經驗,制定了《東勝區“好課堂”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形成了“兩層五維”區域課堂評價標準。該標準分為基礎達標層和素養提升層,從五個維度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評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這一標準的制定,為全區51所課標實驗校提供了明確的教學指導和評價依據,確保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依托12個學科融合基地,東勝區將各學校的校本課程進行升級轉化。以“煤炭資源數字化”校本課程為例,這原本是某學校結合當地資源特色開發的課程,通過學科融合基地的整合和優化,將其升級為區本課程包,供全區學生學習。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還促進了區域內課程建設的整體提升,讓更多學生受益于本土化課程的豐富內涵。
全域顯性成效:課堂變革的豐碩成果
在東勝區的積極推動下,課堂變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覆蓋率達到100%。根據2024年全區AI課堂分析報告顯示,學生高階思維指標均值較2021年提升了29%,這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活躍度和深度得到了極大提升。跨學科教學課時占比達12.7%,超過國家標準4.2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東勝區在課程融合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卓越成效。
本土化課程開發量增長了300%,豐富多樣的本土化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選擇。其中,3項課例入選教育部精品課,這不僅是對東勝區課程改革成果的高度認可,也為區域教育的發展樹立了榜樣,激勵著更多學校和教師投身于課程改革的實踐中。
東勝區從一中課改到全域標準的探索歷程,是一部充滿創新與實踐的教育改革篇章。通過學校實踐樣本的引領、區域機制的升級和全域成效的彰顯,東勝區為高效課堂范式的生成找到了密碼,為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東勝區將繼續深化課程改革,不斷完善高效課堂范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
(東勝區教育體育局 )
來源: 東勝區教育體育局
編輯:魯敏 審核:田志強 白慧敏
校對:魯敏
新聞熱線:0477—81393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