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哺乳期的母親與上海動物園產生了糾紛,并且引發(fā)又一輪群情激憤。起因是在游覽上海動物園的過程中,一位母親要給10個月大的孩子哺乳,便走進附近的科教館,準備用奶瓶給孩子喂奶,結果被工作人員阻止,要求她去哺乳室。她和家人表示哺乳室距離這里有15分鐘路程,實在太遠。最終工作人員仍然拒絕她在科教館哺乳,稱這里有禁止飲食、坐臥等規(guī)定。
最初此事被披露,是因為哺乳媽媽一家抱怨上海動物園哺乳室太遠,以及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包括事后拒絕道歉)。網友瞬間站到哺乳女性一邊,譴責上海動物園的不近人情。然而不久事情又發(fā)生反轉,有人稱哺乳室距離科教館只有三五分鐘路程,根本沒有那么遠,而且被工作人員驅離,是因為他們在二樓場館中哺乳(據說允許他們在一樓喂),并把嬰兒車等物品放在場館,堵住了其他游客的道路,這才發(fā)生了驅離事件。
事實經過裁剪,會展現出不同“真相”。我無意評價雙方對錯,因為這需要特別具體的細節(jié),包括哺乳室與科教館的實際距離,哺乳媽媽一家人是否清楚知道哺乳室的位置,哺乳媽媽在科教館里喂奶的具體細節(jié),是否真的堵路,工作人員和那一家人交涉的具體話語以及態(tài)度。
我不是上帝,根本無法獲知這些細節(jié)。于是我們只能依據某些簡要的事實,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情緒來給出回應。盡管我也是個自媒體評論者,但總覺得輕易下論斷是危險的。這種危險不在于自己可能說錯,而在于可能因為事實的稀缺而偏離真相。而且,這種偏離還容易被那些不值錢的自尊心一再固化,進而變成陣營,大家不再講事實,而是拼立場。
論斷總是簡化的,而生活往往具體而真切,每個眼神、語氣都有意義。當我們習慣從網絡新聞感知世界時,那些具體的信息往往被修剪,真實的人變成公式里的數字和符號,一頓加減乘除,便給出“標準答案”。我們常常不缺乏質疑他人的能力,卻鮮見質疑自己的勇氣,面對那些遙遠的新聞、新聞背后具體的人,我還是保持審慎。哪怕評價,也不要急于論斷,而是給出一些討論空間,至少不要讓自以為是的“真相”遮蔽具體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