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爭議的名臣名將頗多,但很少有人如袁崇煥那樣走向了兩個極端。說他好時他是威震敵膽、深得皇帝器重的股肱之臣,說他壞時他是內外勾結、賣主求榮的不恥之輩。總結袁崇煥的一生,一說他是民族英雄,一說他是賣國賊。有人說他是中了敵人的反間計,被崇禎皇帝冤殺的;有人說他是自食其果、罪有應得。袁崇煥智商高而情商低,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或許鎮守邊關這種玩智商的事情,崇禎皇帝不在行。但是以袁崇煥的頭腦要跟皇帝玩情商、耍心眼兒,他就不怕崇禎日后跟他算總賬嗎?
▲袁崇煥
袁崇煥的一大特點就是頭腦一熱,好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他的軍事履歷中,那些先斬后奏、震驚朝野的蠢事,他干了不在少數。其實仔細想想,那些所謂后來成為他罪狀的蠢事都是出于為國家考慮、為皇上著想,他當然認為是沒有做錯了。但是要放在皇帝的角度倒個個兒來看這些事情的話,那就大不相同了。這些事情處處都碰到了皇帝的底線,袁崇煥最后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么他堂堂一個邊關大將,本來皇帝最信任的股肱之臣,到底做了哪些“蠢事”,以至于后來崇禎皇帝都不聽他解釋,非要把他凌遲處死才能解心頭之恨呢?
總結起來有三點:袁崇煥吹了一個不該吹的牛,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做了一筆不該做的買賣。
①,五年復遼,遙遙無期,欺君之罪
袁崇煥的一生有兩次大起大落,第一次是天啟年間,第二次是崇禎年間。
天啟年間,袁崇煥還是個小角色的時候就非常關注遼東兵事。他曾對領導說:“給我兵馬錢糧,守住山海關,我一人足矣”。結果在他做了總兵后,一戰成名。當時努爾哈赤發兵30萬,袁崇煥在其他部隊都潰逃的情況下,僅以一萬兵力據城抵抗。他用葡萄牙的紅衣大炮干掉了努爾哈赤的“司令部”,造成努爾哈赤重傷,迫使其退兵。但是朝中有人進讒言,說他明明有能力馳援錦州卻見死不救,結果他被天啟皇帝罷了官,一擼到底。
當崇禎上位后,為了遼東戰事,袁崇煥又被請了回來。誰也沒想到這次他會爬得更高,而幾年后他會摔得更慘。注意,當時崇禎皇帝問了他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好,那么他整個人都會不好了。崇禎皇帝問他幾年可以平復遼東。他的回答是“五年復遼”。
▲崇禎皇帝與袁崇煥談話
這個回答可是不太聰明啊,但是崇禎皇帝喜歡聽。當即讓他做兵部尚書,總管復遼事宜。袁崇煥完全是頭腦一熱,信口一說,他說的卻是皇帝最愿意聽到的答案,可是自己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嗎?五年復遼,有把握嗎?遼東后金軍有幾十萬兵力,那么多邊關大將都束手無策,區區一個袁崇煥難道有通天的本領。就算是他把滿朝文武都看作草包,但他這牛也吹得太大了。五年,就算是只能把金兵擋在關外都是難能可貴了,更何況復遼啊。
他自然是了解崇禎皇帝對復遼大業是多么的重視,這樣說如果自己五年后辦不到又該怎么辦?他有些后悔了,為了圓場,他向皇帝提出了三個要求。要平復遼東也可以,但是皇帝必須給我充足的糧餉,皇帝必須給我充足的權力,皇帝必須保證沒有人在背后掣肘(包括皇帝在內的人)。令袁崇煥沒想到的是,皇帝竟然答應了他的所有條件。這真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皇上的意思是:只要你把事情給我辦成了,其他的事情都不在話下。
▲袁崇煥在遼東戰場
這可是最大的前提啊,當然,后來的結果表明袁崇煥為自己吹了一個不該吹的牛而付出了代價。他5年前給皇帝的許諾沒有兌現,5年后他引來了殺身之禍。皇帝如何跟他算總賬,這個咱們下文會提到。
②他先斬后奏,殺了朝廷的邊關大將,欺君之罪
毛文龍(邊關總兵),鎮守皮島,因為他的駐兵位置處于后金軍的側后,往往起到了牽制后金的重要作用。后金軍不敢傾巢而出去攻打山海關,因為他們怕毛文龍偷襲后方。毛文龍謊報軍餉、私自征稅,這些朝廷都看在眼里,只是由于毛文龍的重要位置,朝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們需要毛文龍的部隊,殺了他對于大明王朝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但是袁崇煥總兵遼東事務以來,眼里不容沙子,為了樹立他在軍中的威信,他首先要拿毛文龍開刀。他假借閱兵為名,到毛的營中,迅速地將其斬殺。然后先斬后奏,向朝廷請罪。
▲毛文龍
沒想到,崇禎皇帝非但沒有治他的罪,還傳令嘉獎了袁崇煥。其實到了這里就應該看出崇禎皇帝的情商比袁崇煥高了。像毛文龍這樣的邊關大將,只有皇帝才有資格決定其生死。但袁崇煥說殺就殺了,如果較起真來,這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嗎?可是既然已經殺了,皇帝也沒有辦法了,現在關外全仰仗袁崇煥。皇帝當時肯定在想:你就作吧,如果5年后你不能兌現諾言,咱們新帳老賬一起算!
③,糧食大量流入后金,沒有向皇上稟報,欺君之罪
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請示:為了拉攏蒙古,決定賣糧食給蒙古人,幫他們度過寒冬。崇禎皇帝答應了,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按照人頭賣糧,不要讓多余的糧食流入后金。
▲后金的部隊
但是袁崇煥還是大量的拋售糧食,致使大量的糧食流入后金,幫他們度過了寒冬。這成為他日后的重要罪證。為什么他要這么做呢?其實他也是沒有辦法,朝廷的軍餉遲遲不能到位,他只能自己籌錢了。但是他忽略了皇帝的想法啊,這么大的事你最起碼應該跟皇帝稟報一聲吧。他沒有,后果很嚴重。等到后金軍度過了災荒,來年又生龍活虎地攻城略地來了。
看明白了嗎?袁崇煥做事往往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條條罪犯欺君,結果已經壞到了極點(典型的不會辦事的人)。君臣之間的嫌隙早已經產生了,要不后來也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反間計就被皇帝先殺而后快。崇禎皇帝的窩囊氣是吃夠了,日積月累最后來了個總爆發。
▲崇禎皇帝決心要殺袁崇煥
袁崇煥一個不切實際的許諾,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崇禎心想:就算殺十個毛文龍又怎樣,就算你把糧食都送給后金又如何,只要你能兌現諾言,完成“復遼大業”,這些都可以既往不咎。可是五年期限將至,復遼還是遙遙無期,不光如此,你還把后金軍“引到”京城來,這是要鬧哪樣?不殺你行嗎?
至于袁崇煥之死到底是中了怎樣的反間計,以及他被殺的具體細節,咱們下篇文章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