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月24日的傍晚,張一鳴坐在字節跳動總部的落地窗前,看著樓下川流不息的人群,手機里彈出一條新聞:“新財富500創富榜更新,張一鳴以4815.7億元問鼎中國首富寶座。”
他輕輕劃了一下屏幕,目光停留在評論區里一條高贊留言上:“去年罵他‘算法殺人’的人,現在應該閉嘴了吧?”
窗外的風掀起桌上的文件,風里飄著槐花的香氣。
上一屆中國首富鐘睒睒炮轟抖音張一鳴的聲音還猶在耳畔:
“首先,我要喊話抖音、今日頭條的實際控制人張一鳴先生!”
“抖音、今日頭條首先是一個企業,互聯網企業用流量來盈利,用流量制造產品,你必須要為你的產品負法律責任,承擔起人類文明的責任。”
那是一年前的冬天,張一鳴依然保持日常的極致理性,并未做任何回應。
一、當傳統商業 “老炮兒” 遇到互聯網的 “新貴”:一場關于 “未來” 的罵戰
鐘睒睒的炮轟來得毫無征兆,就像夏日的暴雨,說來就來。
20214年 11月19日,在江西贛州出席活動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拿著話筒站在舞臺中央發表了大量觀點,最引人關注的,是他向抖音、今日頭條及創始人張一鳴“開炮”:
“某平臺這樣的價格體系,對中國品牌、中國產業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某平臺讓整個價格體系下降,劣幣驅逐良幣,而這些年,農夫山泉一直在撐著價格體系。“我們撐著價格,我們盡量要把價格拉上來。”
隨后,他又公開喊話張一鳴(字節跳動創始人),讓頭條和抖音刪除對他的傷害與污蔑言論。“請今日頭條、抖音,不要以任何所謂‘避風港’原則進行搪塞,立即撤除對我個人名譽權的侵害言論、圖片,并向我個人和我家屬道歉,這時間已經不短了。”
鐘睒睒認為,抖音、今日頭條有很多關于他和家人的“謠言”,平臺是“謠言”傳播的一部分,應該遵守文明準則并約束自身,為大家提供公平與公正。
在鐘睒睒看來,“很多惡是人為造成的,尤其是利用科學、科技手段、技術能力,那造成的惡比普通人造成的惡要大,這是大惡”。
臺下掌聲雷動。
手機屏幕另一端看報道的張一鳴面無表情,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機屏幕 —— 那是他剛收到的抖音用戶增長數據:當月新增用戶 8000 萬,其中 19-24 歲群體占比 36.2%。
“更可怕的是,你們平臺的算法問題!” 鐘睒睒提高了聲音,“有人利用了算法,屏蔽了很多角度來的消息,部分平臺企業依靠搞對立打造反面角色獲得流量。他呼吁,算法應該明白無誤地公布于眾。”
這場罵戰迅速登上熱搜,# 鐘睒睒炮轟抖音 #的話題在微博上閱讀量超 2 億。
網友分成兩派:
一邊是拍手稱快,“終于有人敢說真話了”;
一邊是年輕人反駁,“我們喜歡抖音,關你什么事?”
張一鳴沒有公開回應。當晚,他在公司內部群里發了一條消息:“明天上午 9 點,所有產品經理開會,2個主題:‘如何讓算法更有溫度’,‘如何加大力度識別謠言與網暴’”
二、從出租屋到字節跳動:一個程序員的 “信息革命”
很少有人知道,張一鳴的商業帝國,起源于一個關于 “信息分類” 的困惑。
2005 年,剛從南開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張一鳴,進入微軟北京研究院實習。他發現,當時的門戶網站都是 “編輯推薦” 模式,首頁的新聞永遠是領導人活動、國際大事,而他想看的 “Linux 系統優化”“編程技巧” 卻藏在深不見底的二級頁面里。
“為什么不能讓信息找到人,而不是人找信息?” 這個問題,成了他創業的起點。
2008 年,張一鳴離開微軟,創立了第一個項目 “九九房”—— 一個房地產信息平臺。他嘗試用算法分析用戶的搜索記錄,推薦符合他們需求的房源。但由于市場太小,項目最終失敗。
2012 年,張一鳴帶著團隊在中關村的出租屋里,推出了 “今日頭條”。這一次,他把算法推薦用到了極致:用戶每一次點擊、點贊、評論,都會被系統記錄,然后推送更符合他們興趣的內容。短短一年,今日頭條用戶破千萬。
2016 年,抖音上線。張一鳴意識到,短視頻是比文字更高效的信息載體,于是把今日頭條的算法移植到抖音上。“我們不是要做一個娛樂平臺,而是要做一個‘全球信息分發的基礎設施’。” 他在產品會上說。
三、算法的 “溫度”:當技術遇到人文
張一鳴的反思:算法是不是真的 “冷血”?
2022 年 3 月,抖音推出 “青少年模式”:每天晚 10 點到早 6 點自動關閉,內容僅限教育、科普類,且無法充值打賞。同時,算法團隊優化了推薦邏輯,增加了 “深度內容” 的權重 —— 如果用戶連續看了 3 個搞笑視頻,系統會自動推送一個 “深度內容”。
“算法不是工具,而是連接人和信息的橋梁。” 張一鳴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我們要做的,是讓用戶在抖音上不僅能娛樂,還能學習、成長。”
這場 “算法革命” 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22 年,抖音青少年模式用戶增長 400%,教育類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 230%。更重要的是,家長們的態度開始轉變 —— 有媽媽在抖音上留言:“原來抖音不是洪水猛獸,我兒子跟著學了好多英語單詞。”
四、興趣電商的崛起:從 “流量” 到 “價值” 的跨越
2020 年,抖音推出 “小店” 功能,鼓勵商家通過短視頻和直播賣貨。張一鳴發現,傳統電商是 “搜索式購物”—— 用戶需要什么,才去搜什么;而抖音的 “興趣電商” 是 “發現式購物”—— 用戶在看視頻的過程中,被內容吸引,從而產生購買欲望。
“比如一個農民賣蘋果,他可以拍一段‘果園里摘蘋果’的視頻,讓用戶看到蘋果的新鮮,然后直接下單。” 張一鳴說,“這比傳統零售更高效,因為它去掉了中間環節,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連接。”
2023 年,抖音電商 GMV 突破3 萬億元,超過拼多多,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其中,農產品直播帶貨占比15%,幫助100 萬農民實現了增收。
鐘睒睒也注意到了這一點。2024 年,農夫山泉在抖音開設了官方直播間,通過短視頻介紹 “農夫山泉的水源地”,直播賣貨的月銷售額超過1 億元。
鐘睒睒應該意識到:“抖音不是在破壞商業生態,而是在重構它。”
五、萬億首富的 “復仇”:不是反擊,而是超越
2025 年 7 月,當張一鳴登頂中國首富時,他沒有對外說一句話,而是帶著團隊去了一趟貴州 —— 那里有字節跳動的 “數據中心”,也是抖音算法的 “大腦”。
“我們的目標不是成為首富,而是讓信息更公平地流動。” 他站在數據中心的玻璃窗前,看著閃爍的服務器說,“技術不僅要高效,還要有溫度。這是我們能走到今天的關鍵。”
張一鳴的成功,不是 “復仇”,而是 “超越”。他用算法解決了信息分發的問題,用興趣電商重構了商業生態,用 “有溫度的技術” 回應了批評。
當我們談論張一鳴時,我們談論的不是一個首富的故事,而是一個關于 “未來” 的故事—— 當傳統與創新碰撞時,當批評與反思相遇時,當技術與人文結合時,我們能創造出更偉大的東西。
窗外的陽光照在張一鳴的臉上,他笑了笑,拿起手機,打開抖音,刷到一個農民的直播:“家人們,今天的蘋果剛摘下來,新鮮得很!”
他點了個贊,評論道:“加油,未來屬于你們。”
寫文不易,點擊關注,點個“贊”和“評論”唄,感謝,致敬每一個為生活奔跑的人!
析商戰,探AI,觀創業,解項目,聊八卦,有謀有略;成王敗寇,興衰浮沉,皆由己造。商海里見真章,浪潮中見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