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某平臺看到一個問答:普通人一輩子存款的天花板是多少?
今天咱們聊聊這個事。
央行的一項數據顯示:存款超過50萬元的家庭,在全國占比僅0.37%。換句話說,99.63%的家庭存款低于這個數字。
這項數據也許出乎很多人的預料,我猜會有很多人說“不可能吧,我家就比這多得多!”“我一天賺得就比這個數多”。
我不否認,這樣的人有,數量很多,但如果從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看,比例就是不高。
也許還有人說,我一個月大幾千,一年就十萬八萬的,我相信,但那是你掙的,不是你存下的!
很多年薪不低的人,發現自己很難攢下錢。
那么,錢究竟去了哪里?
咱們來看一個普通家庭夫妻兩人的賬本,或許能給出答案。兩人月收入合計14000元,看似不少。但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只有11000元;2500元交給銀行還房貸;水電燃氣、交通餐飲等基本開銷又去掉2500元;剩下6000元,還要應對衣物添置、偶爾外出用餐、日用品采購。
一年到頭,夫妻倆最多只能存下6萬元左右。這還是在沒有孩子的情況下。一旦有了孩子,奶粉、尿不濕、衣物每月至少增加1500-2000元支出,等孩子上學后,每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費用就超過3000元。
原本能存6萬的家庭,扣除孩子支出后,每年能存下4萬元已屬不易。
一年4萬,十年40萬,二十年80萬——這幾乎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精打細算之后畢生的積蓄。何況這還只是計算一個孩子,還有家庭成員沒有大病大災的情況。
目前來看,普通家庭之所以難以攢下存款,主要是因為幾大家庭開支。
1、房貸。全國有2億“房奴”,平均每戶背負63.8萬元房貸本金。算上利息,二三十年間需要償還的總額可能高達70萬億。許多家庭的房貸占到收入的40%-50%,甚至70%,長達二三十年的房貸包袱,讓他們很難有余地攢下積蓄。
2、生育成本。從出生到18歲,城鎮家庭的養育成本高達幾十萬。奶粉三年花費約3萬;幼兒園三年學費在3000-10000元/學期;興趣班、補習班支出接踵而至。如果考不上公立高中,私立高中的費用更為驚人。
3、醫療和養老支出。對于很多普通家庭,自己50歲左右,父母已七八十歲,若老人沒有退休金和足夠存款,一場大病就足以讓一個家庭多年的積蓄“一夜歸零”。
現實擺在這里,普通人的存款天花板能達到50萬已經算不錯的了,想要再有額外存款,只能想辦法開源節流。
1、增加收入來源。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單一收入渠道風險太大,一旦收入斷了,整個家庭運轉可能就面臨癱瘓。有條件和特長的家庭,可以考慮發展副業或者嘗試低風險創業。
2、合理規劃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讓開支流向真正必要的地方。
3、科學理財。在利率如此低的年代,把錢存銀行和沖動購買高風險產品都不是明智的理財之舉,要合理規劃,盡量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一個籠子里。
存款天花板的本質
其實存款天花板是一個動態概念。年輕時覺得存夠20萬就能還清貸款是目標;當達到后,目標可能變成100萬;等有了100萬或者生活水平到了新階段,又會覺得200萬才有安全感。
其實,真正的財富自由不能簡單的看具體的存款數字,而是在于對生活的掌控感。
小富由儉,存款是個先苦后甜的過程。當你能理性看待金錢,不被消費主義裹挾;當你有能力應對突發危機,不為明天焦慮;當你為家人提供基本保障,內心安寧,這些才是存款天花板背后,我們真正追求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