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二道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 2025年7月1日10時22分,長春市二道區吉林大路與洋浦西街交匯處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南航吉林分公司員工李某某(男,31歲)因工作糾紛,將同事黃某(男,52歲)、李某(男,47歲)扎傷后跳樓身亡。黃某、李某經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南航吉林分公司31歲的機長李某某,因工作糾紛持刀捅傷兩名領導后跳樓身亡,被刺傷的兩人,一位是分公司工會主席,另一位是飛行部經理。而這位機長,曾在2020年疫情最嚴峻時主動取消休假,戴著防毒面具執飛抗疫航班。
李某某不是普通員工,他是經過至少1500小時飛行訓練、通過層層考核的A321機長,是民航系統培養多年的專業人才。他的妻子在社交媒體上控訴:“一個工作將近10年的飛行員,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工作得過很多獎,我就想知道為什么突然身亡了?” 從她的發文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曾經滿懷職業理想的飛行員形象:疫情期間主動請戰,放棄療養假期,面對妻子的擔憂,他說:“怕,但是你不干就會有其他人替你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同事評價為“特別板正、年輕有為”的機長,最終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表達不滿。據知情人士透露,事件的導火索是李某某在資質能力排查中被評定為不合格,面臨降級處理。在民航系統,這樣的評定不僅意味著職業發展受阻,更可能直接導致停飛和收入銳減,此前南航就有飛行員因類似情況月薪降至不足3000元的先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李某某事件發生前半個月,南航另一名飛行員李某剛剛實名舉報公司領導索賄和打擊報復,他控訴2009-2017年間因拒絕為領導安排娛樂活動,在晉升機長時被暗示索賄,拒絕后遭遇技術檢查不通過和停飛處理。雖然南航官方回應稱舉報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但這類舉報在民航系統并非孤例。
飛行員的職業特殊性使他們陷入維權困境:一方面,民航安全的高標準確實需要嚴格的資質審查;另一方面,這種審查權力若缺乏有效制衡,極易成為打擊報復的工具。正如法律界人士分析的:在“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則下,飛行員要舉證公司考核存在不公,舉證標準極高。當正常的申訴渠道失效,一些人選擇了網絡曝光,而李某某則走向了更極端的對抗。
南航在事件后的危機公關顯然未能平息輿論質疑,官方通報僅稱”因工作糾紛“,對糾紛的具體內容諱莫如深,而飛行員的資質評定體系是否公正?是否存在領導個人好惡影響專業判斷的情況?這些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李某某事件中,他選擇將憤怒指向直接領導而非無辜乘客,這被不少同行稱為“最后的職業操守”。有飛行員在社交媒體上感嘆:"一個二級事件處罰卻把人往死里逼,這位猛士沒有讓無辜的乘客受難,他是真的英雄!"這種評價雖然極端,卻折射出業內普遍的職業壓抑感。
一個培養成本超過500萬的機長,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這不僅是李某某家庭的悲劇,更是中國民航業的恥辱。當飛行員不得不在“忍氣吞聲”和“魚死網破”間做選擇時,這個系統已經病得不輕。
南航現在最該做的,不是急著公關滅火,而是徹查事件真相,反思管理弊端,建立更陽光、更人性的飛行員發展機制。否則,今天失去的只是一個李某某,明天可能會失去更多乘客對民航安全的信任。
當飛行員被逼到絕路時,他們手中掌握的,不僅是自己的命運,還有數百名乘客的生命。這一次,李某某選擇了只帶走自己的生命;下一次,誰又能保證?想想都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