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發現肌肉無力、行走困難,就急于尋找“增肌”方法——盲目補充蛋白粉、高強度訓練、濫用激素,結果肌力時好時壞,反而加重疲勞、關節酸痛,甚至影響心肺功能。
其實,肌營養不良的康復核心不在單純“增肌”,而在于調和五臟氣血、濡養筋脈。肌肉的力量與耐力,取決于肝、脾、腎三臟的協同滋養:
肝主筋:肝血充盈則筋脈柔韌有力;
脾主肌肉:脾氣健運則肌肉得養;
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骼強健、動作穩健。
若只盯著肌力指標,忽視臟腑根本,肌肉就像“無根之木”,反復萎縮、無力,還可能伴隨失眠、情緒低落、消化紊亂等問題。
典型案例
一位58歲女性患者,退休后發現上下樓梯困難,小腿肌肉逐漸萎縮,伴隨明顯疲勞感、食欲差、睡眠淺、情緒焦慮。
觀其舌象: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象沉細無力——典型脾虛失運、肝腎精虧之證。
若單純追求“增肌”訓練,而不調理臟腑氣血,肌肉萎縮只會反復加重。因此,康復方案需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活血通絡為根本,兼顧安神定志:
健脾助運:黃芪、白術、茯苓健脾化濕,促進氣血生化;
滋補肝腎:熟地黃、山茱萸、杜仲填精壯骨,濡養筋脈;
活血通絡:當歸、川芎、地龍改善微循環,緩解僵硬酸痛;
安神定志:酸棗仁、夜交藤助眠寧心,緩解焦慮。
日常調護要點
飲食:少食生冷油膩,多吃山藥、小米、黑芝麻等健脾益腎食材;
運動:以八段錦、太極等柔和運動為主,避免過度負重;
起居: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傷精血;
情志:通過冥想、音樂舒緩壓力,避免情緒耗氣。
提醒:肌營養不良需長期調養,臟腑氣血調和才是根本。堅持“內調外養”,方能逐步改善肌力、延緩病情進展,重獲生活掌控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