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誕生以來,對長壽的渴望就從未停歇… 那么,長壽靠什么呢?靠遺傳?靠環境?靠飲食?靠鍛煉?
答案:這些都正確,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被大家忽略了。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巧的是,中外兩國研究者都發現,壽星們僅有一個共性——樂觀。
據調查,上述這些老人,無一不是性格開朗的人,他們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大多數時間都能保持心平氣和。
“沒心沒肺”易長壽
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對7萬多名志愿者進行了最長30年的追蹤隨訪。
他們發現,最樂觀的一部分男性平均壽命延長了11%,女性延長了15%,即使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慢性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平均壽命的延長有一點下降,但它與樂觀的關聯性仍然是顯著的。
最樂觀組男性活到85歲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第二樂觀的一組男性和女性也分別增加了50%和20%。
尤其是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可見,小心眼、愛生氣是長壽的一大心理障礙。
所以說,做人要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所謂“沒心沒肺”,就是指樂觀開朗,有事不憋在心里的生活狀態。
這類人懂得知足常樂,生活張弛有度,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所以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最高。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
1.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鐘可以起到劃船10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
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話療”是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談話治療。
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所以,即使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總憋在家里,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試著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寬容是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
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等于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5.淡泊是免疫劑
做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瀟灑、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于延年益壽。
文章來源:醫食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