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到北京,跨國救援通道中的醫學接力
近日,北京健嘉康復醫院通過跨國救援通道收治了一名90后患者,患者因心臟驟停十多分鐘導致缺血缺氧性腦病,進而陷入昏迷。入院后,醫院神經內科完善了相關的體格檢查后,隨即提請多科室召開“整體整合多學科聯合診療”研討會,共同分析研究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的綜合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意識狀態已有明確好轉,從植物狀態轉為微意識狀態。
此類病例在北京健嘉康復醫院已不是首次,心臟驟停不僅是對患者和家庭的不幸打擊,也給我們敲響了健康的警鐘——心臟驟停,正悄然逼近年輕人。
醫院神經康復一病區主任張義軍介紹,心臟驟停,是指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突發的心跳驟停、脈搏消失、暈厥、意識喪失、呼吸異常或停止。心臟驟停發病人數多,致死、致殘率高,存活出院率低,神經功能預后差,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數據來源: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編寫組,徐峰,陳玉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概要。其中130萬人數據為根據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及2020年院外心臟驟停發病率推算得出。
數據來源: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編寫組,徐峰,陳玉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概要。
在年齡方面,雖然相關數據顯示,心臟驟停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但近年來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這與年輕人熬夜、肥胖、高脂血癥、高血糖、高血壓、壓力大、精神緊張、久坐缺乏運動或突然超負荷運動等因素相關。“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扛得住’,但心臟驟停從不打招呼。”張義軍主任坦言。
張義軍主任表示,心臟驟停后,由于心臟泵血功能中止,全身各個臟器的血液供應中斷,如果心臟停止泵血的時間超過4~6分鐘,即使搶救回來,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如缺氧性腦病、昏迷等腦損傷、心率失常等心肌損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全身性損傷。
此外,對于因缺血缺氧性腦病導致的昏迷,促醒的時間窗非常緊迫,通常為發病后6個月內。而且,絕大多數患者蘇醒后可能存在認知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問題,需經過科學、專業、系統的康復訓練和護理才能夠回歸家庭和社會。相關數據顯示,院外心臟驟停神經功能預后良好率僅為0.8%。“昏迷的促醒與康復是與時間的博弈,早期干預是關鍵,每個患者都有獨特的病情特點,需要康復醫學早期介入和多學科的共同努力,這也是北京健嘉康復醫院倡導康復醫學整體整合多學科診療模式的初衷之一。”張義軍主任強調。
針對昏迷等意識障礙患者,北京健嘉康復醫院特色的康復醫學整體整合多學科診療模式可以整合多學科資源和專業技能,以患者為中心,提供針對性、綜合性的治療方案。多學科團隊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患者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結合神經調控技術、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支持等多種手段,能夠從不同層面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從而幫助提高昏迷患者的蘇醒概率。此外,該模式倡導康復醫學的早期干預和全程管理,在患者昏迷早期即進行康復介入,并在患者蘇醒后持續進行康復管理,幫助促進患者認知、運動等功能的恢復,協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防患未然,請查收您的愛“心”指南
為此,北京健嘉康復醫院特別為您定制愛“心”指南,希望更多的人重視心臟問題,科學識別“預警信號”,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早期篩查:25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體檢,每年做一次心電圖和心臟彩超;
識別“預警信號”,身體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 持續1周以上的莫名疲勞(即使睡眠充足);
· 半夜突然驚醒伴窒息感;
· 爬樓梯時胸悶、左肩放射性疼痛;
· 眼前短暫發黑或暈厥(哪怕僅數秒);
· 短暫的心絞痛、吞咽困難
日常護心行動:
· 設立“熬夜紅線”:不熬夜,保證每天7小時睡眠,23點后強制進入“無屏幕時間”;
· 踐行“336運動法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率達最大值的60%;
·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避免情緒“過山車”。
健康生活,每一秒心跳都值得守護
在此,北京健嘉康復醫院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幫助自己遠離此類“猝不及防”。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多學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有越來越多的昏迷患者能夠蘇醒,回歸正常生活。讓我們一起行動,守護生命的每一秒心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