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癡呆癥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許多人尋求各種方法來延緩或改善癡呆癥狀,其中銀杏葉片作為一個自然療法備受關注。那么,銀杏葉片真的對癡呆癥有幫助嗎?它的原理是什么?歷史上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它與銀杏果又有什么關系?
銀杏的悠久歷史
銀杏樹是一種古老的樹種,存在了數億年,被稱為“活化石”。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銀杏葉和種子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古人發現銀杏葉可以增強記憶力、改善認知功能,而種子則常用于治療哮喘和心肺問題。17世紀,銀杏樹被德國植物學家恩格爾伯特·肯普弗引入西方,并于1771年由林奈命名為“Ginkgo biloba”。18世紀末,銀杏樹傳入美國,成為一種流行的中草藥。
20世紀中葉,科學家開始系統研究銀杏葉的藥用價值,特別是標準化提取物EGb 761的開發,標志著銀杏葉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進入新階段。EGb 761含有24%的黃酮類化合物和6%的二萜類化合物,被廣泛用于研究銀杏對癡呆癥的潛在益處。
銀杏葉片對癡呆癥的科學證據
近年來,關于銀杏葉片在癡呆癥治療中的效果,研究結果喜憂參半。一些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可能改善癡呆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整體臨床表現。例如,一項2023年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發現,銀杏葉制劑與多奈哌齊(一種常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聯合使用,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和認知功能評分。此外,2016年的系統評價綜述指出,服用240毫克/天的銀杏葉提取物超過22周,可能對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臨床總體印象有積極影響。
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銀杏葉片的有效性。一項由美國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開展的大型試驗(Ginkgo Evaluation of Memory Study)發現,銀杏葉提取物無法預防癡呆或減緩認知衰退。這表明,銀杏葉片的療效可能因個體差異、劑量或治療時長而異。
銀杏葉片的作用原理
銀杏葉片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異鼠李素)和二萜類化合物(如銀杏內酯、倍半萜)。這些成分通過以下機制可能緩解癡呆癥狀: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元免受氧化損傷。
改善血流:增強大腦血流量,促進氧氣和營養素的輸送。
神經保護:抑制β-淀粉樣蛋白沉積,減少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
抗炎作用:降低炎癥反應,保護腦組織。
例如,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可通過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促進膽堿攝取,改善海馬體的功能,從而支持記憶和學習能力。這些機制共同作用,可能為癡呆患者帶來一定益處。
保健品與處方藥
銀杏葉片一般來說全球范圍內以保健品形式出售。例如,美國FDA未批準銀杏葉作為處方藥,僅將其歸類為膳食補充劑。這意味著銀杏葉制品不受處方藥的嚴格監管,消費者需謹慎選擇產品。標準化提取物(如EGb 761)因其明確的成分比例(如24%黃酮類化合物和6%二萜類化合物)而更可靠。購買銀杏葉保健品時,建議查看產品標簽,確保其含有標準化提取物,并遵循推薦劑量(通常為120-240毫克/天)。由于可能與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相互作用,使用前應咨詢醫生。
此外,金納多在中國被批準為處方藥,主要用于治療腦卒中、記憶力衰退、癡呆、耳鳴、眩暈、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及周圍循環障礙等。
銀杏葉與銀杏果的區別
銀杏葉和銀杏果(種子)在用途上截然不同。銀杏葉提取物用于癡呆治療,含有抗氧化和神經保護成分。而銀杏果在傳統中醫中主要用于治療心肺功能障礙,且不用于癡呆治療。此外,銀杏果含有微量毒性物質,未經處理不宜食用。因此,消費者應確保購買的是銀杏葉提取物,而非果實制品。
銀杏葉片的潛力與局限
銀杏葉片作為一種自然療法,在癡呆癥治療中顯示出一定潛力,特別是在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時。然而,目前的科學證據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研究結果相互矛盾。患者在使用銀杏葉制品時,可結合其他手段,如藥物治療和認知訓練,共同管理疾病。
實用建議:
選擇正規產品:購買標有EGb 761或其他標準化提取物的產品。
咨詢:尤其是有出血風險或服用其他藥物。
合理期望:銀杏葉片可能改善癥狀,但非治愈性治療。
希望這篇文章為您提供了關于銀杏葉片在癡呆癥治療中的全面信息。無論您是患者、家屬還是關心健康的人士,了解科學證據和正確使用方法都能幫助您做出明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