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文/圖)在小區里投放可回收物能換錢了,智能回收箱正加速走進住宅區,這是深圳垃圾分類推出的變廢為寶新招。近期,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推出了“深i回收”便民服務品牌,通過統一標識,采用智能化手段,不僅讓分類回收看得見、摸得著,更以有償回收、聚廢為寶的創新模式吸引更多人群自覺參與垃圾分類。
志愿者向市民宣傳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
科技賦能
智能回收箱自動稱重即時返現
“只要用手機一掃碼,可回收的物品一放進去,錢就到賬了,實實在在。”近日,家住南山區朗麓家園的許先生高興地向記者講述小區的新鮮事。前不久,他看到小區擺出了一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于是拿著家中的快遞紙盒、礦泉水瓶前來,掏出手機掃了掃回收箱上的二維碼,箱口便打開了,他將物品投進去,很快,手機頁面上顯示出此次投遞物品的重量以及現金獎勵。
記者看到,這臺智能回收箱上印有“深i回收”的標識,用圖文的形式介紹廢紙、塑料、金屬、織物四類可回收物品可以投入,玻璃需投入另一個箱口,讓人一目了然。
“投進去的可回收物都按6毛錢一公斤結算,這是綜合了市場回收價,除去公司收運、分揀等相關成本后得出的價格。”朗麓家園智能回收箱所屬回收企業“深回收”負責人梁靜介紹,每類可回收物市場回收價格不一,廢舊衣服等織物價格相對高一點,紙類、塑料則相對較低,智能回收箱底部設置了物聯感秤,可以自動稱重,并拍攝照片記錄。
“深i回收”是深圳今年推出的便民服務品牌,目前,已吸引16家回收企業參與“深i回收”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進小區工作。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市住宅小區已布設智能回收箱超2800臺,住宅小區覆蓋率為45.6%,預計到年底,智能回收箱將覆蓋全市一半住宅區。
市民向智能回收箱投入紙箱等可回收物。
破解痛點
統一平臺提供24小時智能回收
圍繞“深i回收”品牌,深圳垃圾分類管理部門制定了一套標準VI體系,統一全市智能回收箱、可回收物中轉站、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可回收物運輸車輛等的形象標識;同步推出“深i回收”信息平臺,為市民提供一站式回收網點信息查詢服務。市民可通過“美麗深圳”微信服務號,在“便民服務”中的“垃圾分類”板塊查詢。
在此前,可回收物的分類投放中,有一些現象困擾著市民。廢舊織物由于價值較高,曾出現一個小區擺放3家,甚至5家廢舊織物回收箱的亂象,品牌不同,箱子顏色、樣式也有差別,讓人疑惑不知道該投哪一個,投進去的物品去哪了。此外,對于可回收物,市民有廢品買賣的習慣,但有的市民不知道去哪里賣;有的市民表示,等晚上整理好可回收物了,但回收點下班了。
“讓市民一看到這個標識,就知道是深圳市統一的垃圾分類平臺,可以在小區很便利地參與24小時的智能回收。”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主任梁治宇介紹,希望通過打造統一的“深i回收”體系打破痛點,實現居民少跑路、回收企業收得多,形成“分類回收—資金激勵—全民參與”的良性循環,促進可回收物循環利用。
不斷提升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突破49%
近年來,深圳在打造全品類全覆蓋的垃圾分類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上持續下功夫,全力推進“回收再利用”行動。從玻璃、金屬、塑料、紙張到大件垃圾、外賣餐盒、綠化垃圾,該體系已覆蓋多品類可回收物,構建了適應住宅小區、城中村和寫字樓等多場景的可回收物回收模式。
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據統計,目前,深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突破49%,一天可回收物的回收量達1萬多噸,位居全國前列。而4年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約45%。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小區架空層、地下車庫、毗鄰小區空置地設置了約4500個專項垃圾暫存點,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大件垃圾、廢棄年花年桔和玻璃瓷器廢品等,待存滿后,由物業管理單位聯系政府指定回收企業,預約上門免費回收,降低了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成本和難度,減少了大件垃圾、年花年桔隨意丟棄的現象,實現了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梁治宇表示,“相信到年底,隨著智能回收箱的進一步鋪開,垃圾回收利用率可以達到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