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消息,2025年7月,全球貿易舞臺正上演一場火藥味十足的博弈。美國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冷不丁拋出狠話,威脅對中印兩國加征500%關稅,只因它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這出戲碼,預計7月7日就要在國會審議,連特朗普都點了頭。更微妙的是,就在同一時間,印尼突然向美國遞出橄欖枝,提議共同開發關鍵礦產,一副要拆中國臺的架勢。世界仿佛在關稅與礦產的夾縫中搖擺,讓人不禁擔憂:這場鬧劇,會把全球供應鏈推向何方?
格雷厄姆的威脅,聽起來像一場政治秀,卻帶著冰冷的現實。6月29日,他對美國廣播公司放話,聲稱中印“支持普京的戰爭機器”,所以要拿500%關稅當大棒。法案細節很赤裸:只要中國或印度從俄羅斯買能源,它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就將面臨天價懲罰。格雷厄姆甚至得意洋洋地炫耀,已有84位參議員支持,特朗普也親口說“是時候推進了”。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活脫脫是將貿易當武器,把國際規則踩在腳下。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的反應倒很冷靜,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6月30日直接回懟,稱格雷厄姆是“根深蒂固的恐俄分子”,并質問“這能幫解決烏克蘭問題嗎?”我看,這法案不過是美國政客的表演,想用關稅大棒嚇唬人,卻忘了關稅戰曾讓美國自己吃盡苦頭——2018年的貿易沖突,美國消費者可沒少買單。
就在格雷厄姆撂狠話的同一天,印尼卻悄悄轉向,給美國送上一份“大禮”。6月30日,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哈爾塔托在雅加達宣布,正與美國談判共同投資關鍵礦產項目,涉及鎳礦等電動車材料,甚至拉上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 Indonesia參與。他還順勢放寬了10種商品的進口限制,包括化肥和塑料原料,時間點剛好卡在特朗普設定的7月9日關稅談判截止日前。印尼這步棋,表面看是務實合作,實則暗藏鋒芒——畢竟,中國剛在印尼砸下巨資建產業鏈,如今它卻跑去和美國勾肩搭背,這不是拆臺是什么?哈爾塔托雖沒明說動機,但明眼人都懂:印尼想兩頭吃紅利,可風險不小。萬一玩脫了,不僅得罪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還可能讓東南亞的礦產供應鏈亂成一鍋粥。
稀土(資料圖)
美國的關稅威脅,還和另一場稀土爭端交織在一起,讓中國成了“雙面靶子”。7月2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隔空喊話,抱怨中國稀土出口“流速太慢”,沒恢復到4月初水平。他嘴上說“有信心”中方會履約,實則施壓意味十足。中方的回應倒是四平八穩,商務部早在6月27日就強調政策“合法合規”,旨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還承諾依法審批出口申請。貝森特的說辭,透著美式傲慢——自己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卻逼別人加快稀土出貨,這不是雙標是什么?稀土作為高科技命脈,中國占全球供應的90%,美方若真加碼關稅,只會搬石砸腳。想想看,沒了中國稀土,美國電動車和軍工業都得抓瞎,到頭來傷的是自家根基。
這三件事湊一塊兒,暴露了美國外交的混亂邏輯:一邊高舉“反俄”大旗,揮舞關稅大棒;另一邊又拉攏印尼,想在礦產上卡中國脖子。但格雷厄姆的500%威脅,純屬虛張聲勢。外交學院院長王帆說得在理:美國根本承受不了高關稅的反噬,中國和印度不可能因此背棄俄羅斯。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印度也是務實玩家,豈會被美國訛詐?反倒是歐盟在6月底剛延長對俄制裁,特朗普卻猶豫不決,擔心破壞俄烏和談——這內訌戲碼,簡直讓格雷厄姆像個跳梁小丑。我甚至覺得,美國這套玩法,活像在全球化棋盤上瞎蒙眼下棋,遲早自食其果。
貿易(資料圖)
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在這一連串事件中暴露無遺。美國對中印加稅、印尼拆臺、稀土爭端,三管齊下,可能掀起新一輪貿易海嘯。中國稀土出口若受阻,全球電動車產業就得卡殼;500%關稅真落地,中印反制會讓美國通脹飆升;印尼的礦產合作若成真,區域平衡就被打破。2025年本是經濟復蘇年,但政客們的冒險,正把世界推向懸崖邊。還記得4月時稀土流通還順暢,如今美方一鬧,連貝森特都承認“未恢復水平”——這損失,誰來埋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