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將日本首相石破茂稱為“親愛的日本先生”時,這場貿易談判已蒙上濃濃的個人化色彩。離7月9日關稅大限僅剩一周,這位美國前總統親自下場,揚言對日本商品加征30%甚至35%關稅——這比他4月宣布的24%稅率陡然上跳了至少6個百分點。七輪艱難談判后,美日仍在農業開放與汽車關稅上寸步不讓,特朗普的臨陣加碼讓東京措手不及,日媒直言“出乎意料”。
特朗普的怒火有其具體靶心。“日本非常強硬,他們被慣壞了。”他特別點出兩大痛點:日本拒絕進口美國大米,哪怕該國正經歷米荒;汽車貿易失衡同樣令他耿耿于懷——“他們向美國出口了數百萬輛汽車,但近十年來我們一輛都沒出口過去。”這種零和博弈心態徹底暴露:他要的不是妥協,而是單方面勝利。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此刻內外交困。參議院選舉的敏感節點上,自民黨官員私下坦言:“若30%以上關稅落地,執政根基將動搖。”農業票倉和汽車產業的雙重政治紅線,讓石破茂政府退無可退。外務省試圖淡化緊張,稱“不必對總統每句話都反應”,但青木一彥副官房長官“真摯誠實談判”的蒼白表態,掩不住日本在美式霸凌前的無力感。
反觀太平洋西岸,中國海關總署5月發布的6.3%出口增長數據,像一顆定心丸落入波濤洶涌的全球貿易海。 這并非運氣使然。當特朗普還在真人秀式施壓時,中國早已悄然調整航向。2016年起啟動的出口多元化戰略,八年磨一劍,將中國對美外貿依存度從20%以上壓縮至約12%。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道破關鍵:降低單一市場依賴,正是今日中國面對關稅風暴的底氣之源。
石破茂(資料圖)
中國策略遠不止于防守。當美國在談判桌揮舞關稅大棒,中國正以改革利刃切開新局。《民營經濟促進法》打破“玻璃門”,全國統一大市場疏通經濟血脈——這些深層次變革構筑了比關稅防火墻更堅韌的緩沖帶。如今中國制造業規模已達美國兩倍、日德四倍,高鐵100%國產化、全球過半工業機器人“中國造”的硬實力,讓中國握有與美國周旋的產業籌碼。
特朗普對石破茂的“稱呼游戲”,本質是美式交易藝術的破產縮影。《金融時報》早已戳穿其軟肋:政府內部分歧導致談判混亂失焦。一邊談一邊加稅的反復無常,連盟友也難辨虛實。當“美國優先”退化為“美國獨行”,日本面臨的不僅是經濟打擊——若經貿紐帶斷裂,長期依賴美日同盟的日本恐將陷入中美博弈夾縫,戰略空間被雙重擠壓。
特朗普(資料圖)
全球貿易的驚濤中,兩條路徑高下立判。特朗普式的恫嚇戰術在日本的驚慌失措中顯出其短視,而中國8年前種下的改革之樹,如今已撐起一片能抵御風暴的綠蔭。
世界不會等待恐嚇者的醒悟。當中國對美出口依賴度從20%到12%的降幅成為實體經濟的護盾,當工業機器人全球占比超50%的機械臂扭轉貿易天平——時間終將證明,真正的韌性永遠根植于腳踏實地的耕耘,而非虛張聲勢的咆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