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戰略研究報告”主要源自安邦智庫(ANBOUND)高端產品《戰略觀察》。該產品是一種支持領導者決策的高端研究。它建立在安邦智庫對現實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分析和預測基礎上,著重于預測中國未來的宏觀政策、產業政策;評估各種新政策或潛在新政策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揭示未來政策變化可能產生的風險。
今天,“安邦戰略研究報告”欄目發布報告《中國未來AI的發展趨勢分析》。
目錄
摘要
關鍵詞:大/小AI、AI、AI行業、AI政策、平臺競爭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開啟了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的“狂飆之路”。截至2024年底,全球AI大模型數量已超過1300個,其中中美兩國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美國在AI大模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而中國國產AI大模型數量僅次于美國。那么,中國未來AI的發展趨勢怎么樣?
一是在“大AI”發展面臨重重困難而“小AI”發展有本土優勢的情況下,國內“小AI”還會出來一批,成為競爭者;
二是在國外技術壟斷、國內特殊的信息環境等因素下“大AI”短期恐怕難突破;
三是目前,AI正逐步滲透到各個行業與領域。不過,未來,“AI”使用主要是培訓業及一些低風險行業;
四是由于醫療場景的嚴肅性、復雜性和低容錯性,使得AI醫療行業充滿風險。從未受過醫學教育的人,自己給自己看病會成為大問題;
五是AI搜索削弱了百度、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的匹配效率優勢。傳統搜索引擎可能演化成AI助手,未來寄生在AI之上;
六是2024年安邦智庫就提出了 AI電腦的模型。不過,目前國內的AI電腦進展不大。一旦AI電腦出來之后,估計相對AI的“傻電腦”市場將會土崩瓦解,大約出現在2026-2028年間;
七是大多數人使用AI,由于受困于、受限于知識結構,很多人難以提出好問題。因此,信息分析將會脫穎而出,擁有主流影響力;
八是在政策的持續下,中國的AI估計還能再發展,但這一波發展潮后,將會進入一個漫長的停滯期;
九是在購物和消費時,用戶應用AI變得更加聰明,更加省時和金錢,但是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平臺競爭更加激烈,面臨生存威脅;
十是類似于消費,AI將會慢慢改造社會,從最開始的行業向更深層次的思維推進,逐步影響人們生產方式、行為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