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做人做事吧,不說要表里如一,那也太難了些,但至少要盡可能的保持前后一致,特別是公開表態時,更是要這樣,不要因為前倨后恭,而給外界落下話柄。
可惜這個在工行身上失效了,他們昨天的假金條通報中,就讓網友們發現了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上演了前恭后倨的一幕。
先來看昨天的通報,說這個事是陳某編造的。
這是通報的具體詳情。
這個通報讓網友們很是驚訝,原本工行方面已經在上上個月出了個通報,已經快過去兩個月了,原本以為這個事就結束了,雙方都沒有疑議了。
這是當時的報道,說雙方已經和解了。
當時金店和銀行是這樣表態的。
還是從頭看看這個事情吧,假金條這個事,起源于5月7號,這是當事人的原話。
還曝出了這樣的細節。
這個事還驚動了當地支行的行長。
然后華商報8號報道這事了。
媒體報道后,才有了銀行的那一紙通告,讓網友們有了這樣的疑惑。
這幾個疑點也被網友們提出來了,首先是金店方面的。
其次是銀行方面的。
最后是雙方的態度。
盡管有這些疑點,但媒體還是夸了銀行的應對。
說銀行的應對很漂亮,讓整個事件終于平息下去。
網友們覺得,這是用銀行和解的態度換來的。
只是沒想到,事情過了兩個月,當大家都不再關注這件事了,銀行方面這才說當事人是編造的。
兩個月時間不到,由和解變成依法追責,還說對方是編造事實影響他們的聲譽,不得不說,工行的確硬氣了一回,只是整整晚來了兩個月。
而且還是在先軟后硬的基礎上,不知道這是否為秋后算賬,還是立威所需,讓其他人知道銀行不是好惹的,惹了就有麻煩。
如果讓我來說的話,銀行不是不可以硬氣,但硬氣的時機不合適,要么當時就硬氣,要么就一直別硬氣,否則只能認為當初的和解是為了安撫當事人以及網友們,以平息事態和輿論,現在的追責又是為了警告其他人。
不管是前倨后恭,還是前恭后倨,這都要不得,凡事還是要講個是非曲直,要用證據說話,這才是人們信服的道理,而不是今天和解明天又追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