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經濟崛起的浪潮中,寵物食品正從基礎需求轉向情感消費的賽道,獨居經濟的蔓延與寵物家人化趨勢的深化讓主人更愿為毛孩子的健康買單,高營養、定制化產品需求激增。消費升級驅動下行業規模持續擴張,但狂奔的背后質量安全、生產規范與市場秩序的隱患卻悄然顯現。
瑪氏寵物食品近期因安全管理問題被天津市應急管理局罰款2萬元,暴露出行業在基礎合規環節的存在隱患,寵物食品行業在發展迅速下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問題,比如代工模式埋下品控盲區、低價糧以次充好擾亂市場和虛假宣傳透支消費者信任。一邊是中小品牌在價格混戰中批量退場,一邊是監管缺位下的野蠻生長,這場繁榮與亂象并存的困局又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發展?
瑪氏寵物食品因安全管理失誤被罰2萬元
2025年5月天津市應急管理局一紙罰單引發行業關注,瑪氏寵物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因未在較大危險場所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未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被處以2萬元罰款。作為全球寵物食品龍頭,瑪氏的這兩項違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寵物食品行業安全生產規范實行不到位,保障生產安全是寵物食品安全發展的基礎,特別是行業巨頭在如此基礎的問題上暴露問題,那么其他企業是否問題?
在現代工業中是基礎安全提示,像在叉車通行、高壓設備區域等地方警示標志是重要的安全提示,其圖形和文字提醒注意危險,缺少這些標志可能增加了事故風險,安全生產無特權,頭部企業的疏漏是行業整體監管不力的縮影。
未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該制度要求企業對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徹底的識別和科學的評估,并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缺少此類機制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可能會缺乏預見性和整體性,無法有效地識別和預警風險可能使生產流程長期暴露于不確定的隱患之中。
頭部品牌在安全生產方面都存在問題可能會引起外界對行業發展的質疑,因此頭部品牌更需嚴格把控生產規范與質量,以自身行動引領行業重視安全以促進行業穩健發展。
目前寵物食品行業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安全生產和監管應該是整個行業應該遵守的底線,此次事件疑業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提醒所有寵物食品生產商無論規模大小都須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范,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寵物食品興起代工潮
近年來寵物食品行業的代工模式逐漸成為主流生產路徑,從電商平臺熱銷品牌到新興網紅產品多數企業選擇將生產環節外包給第三方工廠,比如網易嚴選的貓糧、狗糧分別來自泰安市國泰民安寵物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安寵寵物用品有限公司,類似的合作模式在不少品牌中尤為普遍。
將目光投向其他主流電商平臺,多個熱銷寵物糧品牌如奧丁、朗仕等包裝上顯示的是由河北華興寵物食品公司生產的,凱銳思、鮮糧說等品牌是由江蘇博仕寵物食品(淮安)有限公司生產的,醇粹、可莉絲汀等品牌是由山東泰安泰寵寵物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
從近年主要寵物食品上市企業的財報來看,OEM代工業務營收占比不低,如2024年中寵股份的OEM業務占比近六成,是其重要的營收來源且相比2023年的21.58億元同比增長21.21%,乖寶寵物的OEM業務占比超3成,相比2023年的14.06億元同比增長19.07%,可以說代工業務是這些企業營收的重要支撐。
代工模式的優勢在于品牌方能夠快速啟動項目,降低前期重資產投入如廠房、設備等,聚焦品牌建設與市場運營等實現輕資產擴張;但弊端也很明顯,品牌對生產環節的掌控力減弱,難以實時監管原料、工藝及品控流程,易引發質量風險,而且一旦代工廠出現疏漏,不僅影響產品穩定性更可能直接損害品牌信譽。
寵物食品代工雖然降低了品牌的創立門檻,促進了市場繁榮和新品涌現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品牌方難以直接掌控生產過程和原料質量可能會埋下安全隱患,過度依賴代工廠可能導致產品配方和形態趨同,還有一旦代工廠出現質量問題往往會波及多個合作品牌,容易引發行業的信任危機,不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價格差距大,低價寵物糧曾被央視曝光打假
當筆者在各大電商平臺進行搜索時,發現不同寵物糧的價格差異相當大,如某進口品牌的貓糧價格105.2元、kg,某國產品牌貓糧的價格為73.9元/kg。然而市場上也存在著價格更為低廉的貓糧,如某品牌貓糧的價格僅11.1元/kg,甚至還有某品牌貓糧的價格低至6.9元/kg。
實際上低價寵物糧的問題此前曾被央視曝光過,如部分低價寵物糧品牌虛假宣傳、制假售假等問題,央視調查顯示河北邢臺多家生產商通過虛標成分、篡改功能宣稱等手段降低成本,如將肉粉標注為鮮肉或捏造“美毛”“緩解淚痕”等未經驗證的功效,部分廠商甚至在包裝上篡改真實產地,將河北生產的糧標注為山東、湖南等地制造,以規避地域負面聲譽。
成本與售價倒掛進一步暴露行業生產亂象問題,有工廠表示達到國標要求的主糧生產成本約5500-6000元/噸,但市面流通的百元40斤的產品售價已明顯低于合規生產成本線,這種異常價差直接催生了劣質原料替代行為,如央視曝光的邢臺多家廠商采用霉變玉米導致黃曲霉素超標,并通過添加蒙脫石掩蓋寵物腹瀉癥狀,形成“不會吃死”的危險生產邏輯。
而這些生產亂象不僅對行業信譽造成很大影響,還給生產地的寵物食品產業帶來不好影響,如邢臺作為占全國產量60%的“寵物食品之鄉”,因多次曝出虛標、劣質事件導致消費者對河北糧形成負面認知,部分企業為了避免受到影響虛假標注生產地,企圖通過異地標注掩飾真實產地;但實際上邢臺寵物糧生產因反復出現虛標成分、劣質原料等問題幾乎被消費者拋棄,其出產的產品往往招人質疑,劣質標簽被深深烙印在產地形象上;這一現狀警醒行業需要嚴守品質底線,摒棄短視的逐利思維,避免重蹈邢臺寵物糧的覆轍。
筆者查詢電商平臺發現寵物食品行業仍未擺脫低價陰影,目前99元40斤、79元40斤的低價產品在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仍月銷超10萬單,還有不少如艾頓、歐薩等品牌強調鮮肉入料,實際上添加量不明的現象。
就市場需求來看既有高端群體也有相當大的中低端市場,這一點從電商平臺的銷量也能看到,價格低的銷量往往能達到2萬+、6萬+甚至10萬+,國產品牌如麥富迪等就憑借高性價比在全網熱銷20萬+,未來行業仍需要性價比與品質共生發展,而消費者對安全、營養與價格平衡的需求將持續推動具備性價比及品質優勢的產品不斷擴張。
虛假宣傳、安全問題頻發
目前我國寵物食品行業在市場規??焖贁U張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引起行業內廣泛關注,近年來就有部分廠商使用劣質原料、虛標成分、濫用誘食劑、防腐劑等降低成本,還有小作坊生產環境不達標導致細菌超標、重金屬污染等問題,更有商家通過雙重標簽、夸大功效誤導消費者,實際配料與宣傳嚴重不符,甚至違規添加藥物等問題。
據市場監管部門公開處罰公告顯示寵物食品領域虛假宣傳亂象頻發,如2024年9北京樂摩貓糧在天貓旗艦店宣稱提高免疫力、改善腸道因無功效證明被罰1萬元;2025年1月邢臺云澤在拼多多銷售全價凍干幼犬糧時虛構功效被南和區市監局處以240.66元罰款;更早前,紅狗因在拼多多詳情頁使用無權威來源數據被罰,帕特因請明星代言暗示專業推薦,違反獸藥廣告禁令被罰96萬元。
除了夸大宣傳等問題外市場上也有不少品牌出現過抽檢不合格的問題,如中國臺灣的一份寵物食品例行性衛生安全稽查及項目稽查顯示中國臺灣弘澤公司生食雞肉泥、中國臺灣寵多福公司委制的香酥脆管檢出沙門氏桿菌陽性,其貓侍冷凍干燥零食鮭鯊丁檢出重金屬汞含量2.5ppm超0.4ppm標準,中國臺灣毛小三手作坊委制的香酥鯊魚骨檢出沙門氏桿菌陽性、重金屬總砷含量25.2ppm超10ppm標準及汞含量0.7ppm超標;還有上海消保委測評中肉丸家自制零食菌落總數超標達參考標準280倍。
安全是行業發展的基礎,目前產品品質依舊是寵物食品行業發展的障礙,近年來隨著寵物經濟的興起,不僅吸引了一些資本的關注還吸引了不少創業者,然而部分入局者只是想要在這一藍海市場中迅速獲利,試圖在市場快速擴張中迅速撈取利益,但是這種忽視產品基礎安全和品質的行為最終可能導致寵物食品行業成為某些人快速賺錢的犧牲品。
加速淘汰,2024年至少35家企業破產清算
2021年起寵物經濟因它經濟概念爆紅吸引不少資本與創業者扎堆入局,截止到目前行業企業數量已突破447萬家,近幾年創業潮催生大量中小品牌,但有媒體報道顯示隨著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已有35+企業因產品同質化、供應鏈薄弱等問題走向破產。
以寵物食品品牌嘟之谷為例,其運營方北京寵康康科技于2025年初被曝大規模裁員,據員工反饋品牌運營毫無征兆中斷,周二還在策劃新品推廣,周三便突然辭退80余人,且未明確工資結算與補償方案,此前該品牌雖積極疊加代工廠背書、高校認證等營銷策略,但因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穩定資金流倉促退場。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在2024年全年期間至少有35家寵物相關的企業因為資不抵債或者無法償還債務而進入破產程序,如安徽康瑪斯寵物食品公司曾投資2000萬元建廠并創立自有狗糧品牌,但因資金鏈斷裂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最終破產;深圳小萌寵物科技公司旗下品牌有陪智能寵物用品因擴張過快導致資金鏈斷裂申請破產;成都LOOK STAR鹿克星球寵物店突然停業,193名會員預付卡余額超26萬元無法退還,公司因資金斷裂進入破產清算。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寵物行業的融資熱潮在2021年達到頂峰,全年融資事件高達80多起、總金額突破100多億元,這一年寵物食品、用品、醫療等細分領域全面開花,如寵物食品品牌帕特獲得了A輪、A+輪兩輪融資,寵物用品品牌小佩寵物完成的D輪500萬美元融資,寵物醫療品牌萌獸醫館完成B輪融資、B+輪融資等,但這場狂歡僅持續短短幾年就有不少品牌退場。
此外部分擁有較長經營歷史的企業也沒熬過市場爭奪,如中山中盈寵物用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成立至今已有30余年,平陽孔迎寵物用品有限公司也擁有28年的經營歷史,盡管如此這些企業還是由于產品迭代的不足或戰略上的失誤未能在市場中持續生存。
隨著寵物經濟的快速興起,新興市場的紅利吸引眾多品牌和企業入局,但是過多的入局者導致了市場逐漸飽和及競爭加劇,許多中小企業由于外部品牌競爭激烈,內部生存壓力大而面臨生存困境甚至不少企業破產退出市場,但這也提醒行業內其他入局者市場已經進入淘汰期,需要構建差異化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等,盲目跟風將難抵行業洗牌浪潮。
CR10 不足 20%?2024 年寵物行業集中度還不高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養寵物,對寵物食品、用品、醫療和美容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寵物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美元,盡管如此寵物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卻不高,行業內雖然品牌眾多且競爭激烈,但還沒有出現能夠主導市場的品牌,這也意味著目前市場上尚沒有具有絕對優勢的頭部品牌。
2024年寵物食品全平臺銷售品牌數據顯示,前十品牌市場份額總和為19.96%,較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雖然有所提升但行業集中度整體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排名前幾位的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
久謙咨詢數據顯示,在2024年寵物市場線上全平臺銷售額502.31億元中,麥富迪以20.16億元領先行業,但市占率僅有4.01%,排在第二位的法國皇家全平臺銷售額17.97億元,市占率為3.58%。但是這兩大頭部品牌的合計市場份額還不到8%,凸顯出寵物食品市場的格局相對分散且競爭激烈。
而CR10不足20%的數據結構表明,當前寵物消費市場由大量中小品牌共同參與競爭,除前十名外其余超80%市場份額由眾多區域品牌、細分領域品牌及新興品牌共同占據。數據顯示,2019-2023年全球寵物食品市場平均CR5為51.5%,美國、英國、日本分別為69.4%、60.6%、62.6%,品牌角度看同期全球市場平均CR5為17.00%,美國、英國、日本分別為25.1%、31.5%、32.4%,就美國市場來看僅雀巢和瑪氏兩大品牌市占率近50%,未來存在持續整合與結構優化的空間。
目前國內寵物食品行業競爭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品牌不計其數,從上面的數據也能看到即使是做到了行業前列的品牌市場份額仍然不高,整體來看國內寵物食品行業的格局尚不穩固,一些品牌雖然暫時領先但位置并沒有坐穩,分散的市場也意味著市場仍有反超的機會,未來行業頭部品牌還有待時間檢驗。
寵物食品監管體系待完善
當前中國寵物食品行業監管框架雖已建立,但在實際執行與覆蓋范圍上仍存在明顯不足,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盡管2022年修訂的《寵物飼料管理辦法》要求所有原料須按添加量降序排列且名稱須與《飼料原料目錄》一致,即使添加量低于2%也需列出,添加劑名稱應與《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相符且抗氧化劑和著色劑等可標示為類別名稱,不得使用復合配料名稱且須拆分標示所有原始配料名稱,但市場實際狀況卻是全國仍有不少寵物食品出自缺乏嚴格質量把控的中小作坊,其產品缺乏系統化質量管控流程,構成潛在安全隱患。
目前國內寵物產品召回案例稀少,即便2020年《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實施后全國消費品召回超5000次,但明確涉及寵物產品的主動召回僅2例均為用品,食品領域農業農村部官網至今未披露主動召回案例,相較之下美國通過FDA強制要求企業建立召回制,2024年僅寵物食品召回達9起且全年召回量超2萬噸。這一對比凸顯出我國在缺陷產品追溯與退出機制方面的實際覆蓋范圍是有限的,同時也暴露出在風險管控環節存在明顯的不足和短板。
近期瑪氏寵物食品受到行政處罰的案例也表明,即便是生產體系方面已經建立完善機制的大型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可能出現合規方面的疏漏,同時也映射出了整個寵物食品行業在監管有效性方面存在的普遍問題。
當前市場環境下,中小寵物食品作坊生產失控與大企業管理漏洞并存,暴露出現有監管體系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監管網絡,致使不合格產品容易流入市場。隨著行業規模擴大質量安全監管問題愈發突出,生產源頭至流通環節的監管盲區和漏洞等待填補,而這既需政府強化制度設計與執行力度,也需企業自覺遵守行業規范、提升質量控制標準。
行業思考: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寵物食品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然而在這種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一些如質量安全、生產規范等問題往往被忽視,導致如代工模式下品控風險的增加、低價寵物糧食中混雜的質量問題,以及虛假宣傳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這些問題雖然在行業成長的道路上難以完全避免,但為了實現寵物食品行業的長遠發展,整個行業須堅守安全底線、強化行業自律并共同努力維護和提升產品質量,這樣寵物食品行業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