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收緊與消費者安全意識提升,獲得3C認證的充電寶產品正加速占領國內市場。
7月3日上午,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內,熙熙攘攘的旅客中,“充電寶新規”的警示標識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無論是航站樓外的入口處、樓內的防爆檢查通道,還是安檢入口前方等位置,“攜帶充電寶乘機須知”的告知牌醒目陳列。與此同時,機場的語音廣播持續循環提示:無3C認證標識、3C標識模糊不清或屬于召回批次的充電寶,禁止攜帶登機……
值得注意的是,機場在值機區顯眼位置設立了充電寶快遞收運點,并配備專人指導。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除羅馬仕、安克兩大品牌外,其他充電寶均可辦理即時郵寄。但是,安檢口通道前的“充電寶自棄筐”內,仍有不少充電寶被旅客主動丟棄,這些充電寶大多未標注3C認證標志,其中部分屬于安克與羅馬仕的召回批次。
深圳寶安機場航站樓播放關于攜帶充電寶的提示。馬云飛攝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規定,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3C標志不清晰、已被列入召回范圍的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隨著這一規定的實施,深圳寶安機場等主要交通樞紐成為了新規執行情況的真實寫照。據記者觀察,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樓、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景,安檢措施顯著加強。
這項規定的出臺與近期充電寶行業出現的安全隱患息息相關。尤其是6月中旬發生的兩大充電寶品牌——羅馬仕和安克的連續召回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6月16日起,羅馬仕與安克相繼宣布,將分別召回49萬余個和71萬余個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創下國內充電寶召回規模的新紀錄。
7月2日下午,《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此次風波主要涉事公司之一的辦公區域——位于深圳的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并探訪了被譽為“全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商業區。記者留意到,盡管羅馬仕公司仍在正常辦公中,但工商信息顯示,其法定代表人已發生變更。與此同時,在華強北電子市場走訪中,記者發現,“3C認證,可上飛機”的貼紙張貼在部分柜臺醒目的位置,有3C認證的充電寶被集中擺放在柜臺黃金位置,而未認證產品則被移至角落。有商家向記者演示了他們的新話術:“現在推薦產品第一句就問要不要上飛機的。”
在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柜臺上展示著3C認證充電寶。馬云飛攝
“國民充電寶”陷入至暗時刻
“充電寶業務仍在推進,但(公司)眼下確實比較艱難。”7月2日,談及公司現狀與充電寶業務,羅馬仕的一位內部研發人員語氣沉重,直言企業正身處“生存關鍵時期”。
成立于2012年的羅馬仕,深耕充電領域多年,業務覆蓋移動電源、戶外電源、數據充電線、電源適配器等全品類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銷售。憑借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羅馬仕從2013年至2024年,連續11年穩坐天貓雙11移動電源品類銷量冠軍寶座,一度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國民充電寶”代名詞。然而,如今讓這家企業陷入輿論漩渦、引發行業震動的,恰恰是曾助其登頂的明星產品——充電寶。因安全隱患問題,羅馬仕的品牌聲譽與市場根基正在遭受重創。
根據羅馬仕官網顯示的公司地址,7月2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深圳國際創新谷三期7棟B座的羅馬仕總部。記者進入其辦公區發現,公司整體表現并無異常,但氛圍顯得極為安靜,與一般科技公司常見的繁忙景象有所不同,偶爾有工作人員抱著文件快步穿行于走廊。該公司辦公區玻璃門上“專注充電”的綠色標語依然醒目,這一slogan似乎仍彰顯著羅馬仕在充電領域的專業定位。
位于深圳國際創新谷三期7棟B座的羅馬仕總部。馬云飛攝
就在記者走訪羅馬仕當天,多家媒體報道,天眼查顯示,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社杏同時卸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經理三項要職,所有職務均由雷杏容接任。記者梳理發現,這已是羅馬仕年內第二次重大人事調整。今年4月23日,公司剛剛完成法定代表人變更,當時雷桂斌卸任執行董事及經理職務,由雷社杏接任。
根據股權穿透,羅馬仕目前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但頗為特殊:公司僅有兩位自然人股東,分別是雷桂斌和雷燦伙,二人各持有50%股份,認繳出資額均為300萬元。從工商變更信息來看,雷桂斌曾經擔任羅馬仕執行董事、經理等職位,另外在公開報道中,雷桂斌也曾以羅馬仕創始人的身份出現。
耐人尋味的是,在短短不到三個月內先后亮相的雷社杏、雷杏容兩位新任高管,與原有股東雷桂斌、雷燦伙均姓“雷”。這種特殊的人事架構引發外界猜測:這些核心管理層是否存在親屬關系?對此,截至發稿前,羅馬仕官方尚未作出明確回應。
“在民營企業中,特別是家族企業,高管集中出現同姓情況并不罕見。但如此密集的高層變動,加上多位同姓管理者交替登場,確實容易引發外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關注。”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元熹向記者分析指出,根據《公司法》相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任職資格有明確要求,應當由執行董事或經理擔任。羅馬仕此次法定代表人變更可能存在兩種情形:一是原法定代表人雷社杏主動請辭;二是公司股東基于經營需要作出人事調整決策。
“此次人事變動中,雷社杏是同時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和經理三項職務,這種‘三職齊卸’的情況非常常見。”陳元熹強調,羅馬仕作為由兩位雷姓自然人股東各持50%股份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決策機制相比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更為直接,但也意味著如此重大人事調整更容易在短期內快速完成。
據相關媒體報道,針對法定代表人變更等事宜,羅馬仕方面曾回應稱,目前公司正在安排整改,先梳理內部,公司全部精力都聚焦產業鏈自檢,為新品做準備。不過,此次人事調整距離其啟動大規模召回尚不足半月,時間點的巧合難免令外界產生聯想。
誰來為充電寶召回“背鍋”?
當前,羅馬仕除人事變動外,其產品召回計劃正陷入執行僵局。記者調查發現,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涌現大量消費者對召回方案的吐槽帖。根據品牌方規定,用戶需將問題充電寶寄回以完成更換或退款,但實際操作中,這一流程暴露出多個方面的漏洞。
一位消費者的經歷頗具代表性:6月21日,他在看到召回公告后立即聯系淘寶旗艦店客服并提交召回申請,次日審核通過;但隨后數日,快遞公司始終未上門攬收充電寶。6月25日,他再次聯系羅馬仕客服,僅得到“請自行寄件”的機械性回復。溝通無果后,他轉向淘寶88VIP客服尋求幫助,最終被建議對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然而,在按要求上傳處理視頻后,他又陷入“無法接通羅馬仕人工客服申請退款”的困境。直至6月29日,淘寶客服介入開通退款通道,并承諾“24小時內商家未處理將自動退款”,但6月30日他卻收到羅馬仕的拒絕通知,理由是“產品超過質保期”。
類似的召回受阻案例并非個例。社交平臺上,不少羅馬仕充電寶的用戶陷入焦慮稱,手中的充電寶已成“燙手山芋”。今年5月剛入手該品牌產品的田凡凡(化名)向記者表示:“即便我的產品不在召回批次內,如此大規模的質量‘暴雷’,誰能保證非召回產品就絕對安全?”
更值得關注的是,7月3日,據多名消費者反映,羅馬仕電商平臺店鋪已顯示“保證金余額不足”。
就召回事件,羅馬仕方面此前解釋稱,由于部分電芯原材料來源原因,極少數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過熱現象。在極端場景下可能產生燃燒風險,存在安全隱患。安克則更加直接,直指“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準的原材料變更”。
毫無疑問,在兩家企業的召回聲明中,問題的矛頭不約而同地指向產品最核心的部件——電芯,并將責任歸咎于相關供應商。隨后一家名為“安普瑞斯”的上游電芯供貨商走入大眾視野,這是一家由美國安普瑞斯和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共同出資組建而成的公司,是充電寶行業多個頭部品牌的供應商。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的70余個認證證書顯示為“暫停”或“撤銷”狀態,其中大部分為3C認證。
對于外界的諸多質疑,安普瑞斯截至目前仍未進行公開回應。該公司在回應媒體時表示:“還在調查中,目前沒有辦法給定論。我們這邊的政府機關也介入了調查。”
研龍電子(深圳)有限公司作為專注于充電寶研發與銷售的企業,其總經理李合平對行業生態有著深刻洞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移動電源的上游供應鏈體系架構清晰,主要涵蓋電芯、IC芯片、電阻電容等被動元器件、連接器、塑膠材料、金屬件及數據線等基礎原材料供應環節。“這些原材料構成了移動電源生產的核心基礎,其品質優劣與價格波動直接關系到終端產品的性能表現和成本控制。”
李合平進一步指出:“電芯、PCBA(印制電路板)方案(包括芯片、PCB板材等原材料)、結構件,組裝,測試,全檢、包裝等成本是影響充電寶成本主要因素。此外,合規充電寶還需疊加認證和品質保障成本,但電芯在成本中占比無疑最高。”他強調,充電寶的整體物料與制造成本會浮動,制造廠出廠定價由終端對產品定位的售價決定,并無固定區間。通常情況下,充電寶材料和制造成本約為終端售價的40%,這意味著價格更高的產品在用材、工藝、認證及檢測等方面往往更具可靠性。
在他看來,當前行業技術規范已廣泛普及,充電寶的品質與安全性主要取決于廠家的成本投入。“消費者選購充電寶時,應關注電芯、電路保護、阻燃等部分。比如,溫度保護探頭這類部件就是充電寶必備的,當電芯或PCBA溫度異常時,其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避免安全事故。”
3C認證成市場準入“硬門檻”
隨著近期超百萬臺充電寶的大規模召回,行業的生產標準、市場監管升級的信號也愈發明確。尤其是中國民航局自6月28日起實施的新規,明確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標識模糊或被召回的充電寶登機,使得“3C認證”成為出行必備條件。
“3C認證”全稱“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簡稱“CCC認證”,是我國遵循市場化、國際化原則,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與環保的產品實施的市場準入制度。因其英文縮寫為三個“C”,中文常簡稱為“3C認證”。
一位共享充電寶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充電寶國家強制安規認證(CCC)于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執行,主要針對該日期及之后生產、出貨的產品。這也解釋了為何不少消費者此前購買的充電寶未標注“3C認證”標識。
據記者查閱資料,2023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公告,宣布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電池組及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并設置一年過渡期,期間指定認證機構開始受理相關產品的認證申請。而從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及標注認證標志的產品,嚴禁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今年5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發布通知明確指出,自5月6日起,受理的移動電源、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類申請,其“型式試驗樣品由原來‘企業送樣’調整為從‘生產現場抽樣’”;通知同時要求,生產企業應“確保實際量產產品與最終型式試驗合格樣品一致”。
李合平指出,3C認證對充電寶的物料成本、供應鏈及生產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3C認證不僅能倒逼企業規范生產,還能有效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此次召回事件后,預計會有更多企業主動申請3C認證。”但他也強調,認證流程必然會增加充電寶的生產成本。
在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消費者正在挑選3C認證充電寶。馬云飛攝
7月2日,記者走訪深圳最大電子交易市場華強北時,不少商家道出了其中玄機。“帶3C認證的充電寶價格確實更高,成本壓力擺在那兒。”一位從業多年的商戶坦言:“企業不僅要承擔認證檢測等合規費用,為滿足安全標準,電芯、電路板這些核心部件都得用更高質量的原材料,成本自然降不下來。”
不過,3C標識并非衡量充電寶品質與定價的唯一標尺。據該商家介紹,產品外部材質、電池類型,甚至電池額定容量占比等因素,都會導致價格差異,“海外市場更認CE或是FCC這類認證,像發往拉美、澳大利亞、歐洲的訂單,我們一般走海運。”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未通過3C認證的產品仍有海外銷路。
“現在國內大家都認3C,要買就買能帶上飛機的放心貨。”一位商家向記者主動推薦認證產品的同時也坦言,隨著監管收緊與消費者安全意識提升,獲得3C認證的產品正加速占領國內市場,“我這兒現在只剩這一款3C認證的,這兩周正加急上新的3C款式。”
記者觀察到,為響應消費者需求并消除顧慮,各大充電寶企業及電商平臺已積極行動。目前,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平臺搜索“充電寶”時,品勝、小米、綠聯、倍思、安克創新等品牌均在商品文字與圖片介紹中新增“3C認證”“新國標3C認證”“國家3C認證”“可上飛機高鐵”等信息。此外,各大平臺還為消費者優化了篩選功能:淘寶、美團設置了“可登機”“3C認證”等篩選選項,淘寶熱搜與京東熱搜也推出“選購充電寶指南”,提醒用戶優先選擇具備3C認證且額定容量在100Wh以內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