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skin
不知你是否關注了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充電寶召回”事件。
小編本人這次是真的體驗了一把“人在家中坐,選題從天上來”……
6月中旬,網上消息開始討論,北京幾所高校學生稱保衛處下發通知,禁用了“羅馬仕”品牌的充電寶。因為據說該品牌的20000毫安充電寶“相較于其他品牌型號的充電寶,更容易發生爆炸”。
后來,一些知名的充電寶品牌開始宣布召回多款充電寶。民航局則直接宣布,坐境內航班時禁止攜帶部分充電寶,而且過安檢時也需要查看3C標識。
在社交平臺的圖片中,在機場過安檢的許多用戶的充電寶都被收走了……
情況還在繼續,除了發布召回通知的兩個品牌之外,其他一些品牌的3C認證證書也被“暫停”。
好巧不巧,小編最近就趕上了充電寶召回、又要頻繁乘機的情況。帶著充電寶出行的我,在旅途中看到新聞后,便在安X的召回通知中檢查了自己充電寶的SN碼(批次號)。發現我自己的充電寶正是需要召回的批次。
根據“安克售后”的通知,我需要填寫地址,等待官方寄來“防爆袋”,將充電寶裝進去之后等待快遞人員上門收取。
然而,收到防爆袋后,快遞卻沒了消息。根據通知,由于快遞公司考慮到起火風險,目前“安克售后”已經取消了上門取回舊充電寶,而是需要“自行處理”,將充電寶浸泡在鹽水里24小時,等待電量耗盡。
不過此時,我卻遇到了另一個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我仍然需要充電寶。該如何科學地選擇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充電寶?充電寶究竟為什么會起火爆炸?3C認證又是什么?
當個科普小編挺好的家人們……原來這就是真·把科學帶回家。
在兩個品牌的召回公告中,均提到重要的一點:電芯原材料出現了問題。
在充電寶中,電芯就是核心部件,也就是儲存電能的部件。簡單的一塊充電寶,其實就是外殼、鋰離子電芯、保護電路板和一些其他的電路板部件。電芯的安全直接決定了充電寶的安全。
品牌召回公告中顯示的召回原因。|參考資料2、3
鋰離子電芯的能量密度高,電壓穩定,也就構成了我們如今常用的充電寶。不過,鋰離子電芯也的確有發生危險的可能,這種電芯會在外力撞擊、過度充電放電、短路等情況下,導致內部溫度急劇升高,就有起火爆炸的風險。
另外,鋰離子電池本身就有壽命限制,它意味著充電寶并不能永久使用,在數百次充放電后,電芯的性能和容量會下降,發生危險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就是常用于磁吸充電寶的軟包電芯。|充電頭網
因此,雖然充電寶的使用很便利,但它的使用和維護并不簡單。想要讓它安全,并延長使用壽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在極端溫度下使用和放置移動電源。
2.把充電寶放在陰涼、干燥和避光的地方。
3.當充電寶掉落、被尖銳物品損傷后,盡量停止使用。有時候,外殼看起來完好,但內部電芯損傷情況未知。
4.避免過充:給充電寶充電時,充到80%左右。充電寶充電時,盡量不要讓它給別的設備充電。
5.避免過放:盡量不要把充電寶用到電量完全耗盡。
而不同價位、不同功能、功率的充電寶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一般來說,更貴的充電寶,有時并不僅僅意味著功率大,而是設計了更多的電池單元,調整放電策略,延長充電寶整體的使用壽命。或是采用了高質量的保護電路和其他組件,避免發熱,用更多的技術實現了安全保障。
因此在選購充電寶時,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功率,同時也可以看
看是否有充電寶內部結構圖、制造商提供的安全保障技術等。
一些充電寶產品的詳情頁會介紹它采用的一些安全保障技術和結構拆解圖。
而“3C”則是我國的一種產品合格認證制度。2023年8月開始,我國的市監局開始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并從2024年8月開始強制實施,也就是說此后出廠、售賣的充電寶都需要有3C標注,一些在此之前是生產的舊充電寶,或國外購買的充電寶,也就可能沒有這個標識。
如果你的充電寶已經用了一段時間,可以試著通過以下方法檢查一下它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
1.檢查充電寶在使用時,是否會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
2.如果有鼓包、膨脹和漏液情況,請立即停止使用。
3.關注自己所有的充電寶品牌是否有召回信息。比如,早在2024年9月,安克已經發起了一輪“自愿性”召回,當時便已經涉及到如今召回的一些充電寶型號。
最后。安全處理廢棄的充電寶,遵守正確的處理指導。切忌直接將充電寶扔進垃圾箱,目前已經發生或很多起充電寶引發垃圾車起火的事件。
???????????????????????????????????????????????????????????????????????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049282
[2]https://www.romoss.com/cn/news/detail/1029
[3]https://www.anker.com.cn/articles/81
[4]https://news.cctv.com/2025/06/27/ARTIWtKWf8tg4KcspLF0QZsD250627.shtml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想看到更多有趣的科技嗎?點個贊+紅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