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琴臺
劉興洪
1
我在凡塵中的腳步總是緩慢而遲疑,傍晚抵達相如故城時,嘉陵江邊的月光,總是先于我抵達琴臺。夕陽的余暉將江水的銀鱗織成燦爛的披帛,又輕柔地覆蓋在漫灘濕地的蘆葦之上。月光漫過司馬長卿曾撫過的琴案,斑斑苔痕,那是千年琴音的劃痕。嘉陵江水一千次的潮漲潮落,將綠綺琴的余韻,釀成千年愛情傳奇,以及那化不開的氤氳江霧。沿著悠長的飽經(jīng)風霜的老街古巷,我慕名而來。玉環(huán)溪邊,荷葉田田,琴聲如訴。只聞琴音,伊人不見。
嘉陵江蓬安段風光(圖源:蓬安門戶網(wǎng))
2
江水在皎潔的月光下,似乎也變得透明起來。那些被江水和時光流走的傳說,在今夜又悄然回來,隨琴聲浮出水面,我居然聽得見看得見臨邛驚鴻般的衣袂聲,當壚賣酒時的羅裙,以及未央宮前被馬蹄踏碎的竹簡。今夜江邊浪花無聲,只為半闋《鳳求凰》的彈響。夜風忽然有了聲響,隨那縷琴音和月光,拂去了琴臺飛檐上千年的塵土。
文君當壚(余茂智 攝,圖源:成都日報)
3
我正襟危坐在琴臺的石凳上。月光下,竟有幾片梧桐樹的葉子飄落。一片泛黃的樹葉悠悠地貼在胸前,像是一樁無法忘卻的往事,糾纏于心。這片葉子更像是一張褪色的琴譜,記錄著人世間每個人未能帶走的一段往事。梧桐樹葉,葉脈清晰。在月光下,在琴音中,誰會沒有一縷來自歲月深處的震顫。記得上巳節(jié)那天,我在這里吟誦了一首寫給愛情的詩歌,顧盼間,猛聽得琴臺四周綠色新裁滿城春色,琴臺檐角的風鈴,居然開始叮當作響。
蓬安縣相如故城(劉永紅 攝,圖源:中國日報社四川記者站微信公眾號)
4
琴臺的石隙里,有秋蟲吟唱。它們的鳴叫浸透了月光,將夜露點染成思念的珍珠,滴落在琴臺下的荷葉上。月光透過林隙投下的點點幻影,如同凡塵中美好愿景中潛滋暗長的裂紋,和那些未曾寄出的錦書。忽有螢火自琴臺飛過,恰似當年的你,衣袂飄飄,驚鴻一般留在我喧鬧繁華的深處。
5
長卿遠行的渡口,木舟已載不動太多的往事。月光下的漁火,忽明忽暗。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琴音送流水。今夜竹笛為誰吹,愿逐月華流照君。在東坡那輪唱響的明月下,我掬江水而飲。再沒有琴臺那般的溫度,觸摸到的只是一江秋水的凄涼。
嘉陵江周子古鎮(zhèn)碼頭(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6
司馬橋外最后一盞燈籠被江風吹熄時,琴臺開始沉默。青磚無語,江霧縹緲,唯有那曲未竟的《鳳求凰》琴歌懸在半空。夜寂寞,我偷偷地坐在當年長卿的位置,想把自己的影子與伊的衣冠重疊,用月光為線,將所有的期待縫綴成現(xiàn)實。
成都琴臺路雕塑《鳳求凰》 (馮榮光 攝,圖源:成都日報)
7
在晨霧中月光逐漸暗淡,琴臺縹緲間若蓬萊幻影。昨夜浸染過月光的青苔正悄然褪色,像是被時光沖淡的誓言。我藏起一夜的心事,轉(zhuǎn)身時,聽見相如故城的風里傳來輕輕的叩問:你若再臨琴臺,可還有勇氣讓月光把心事灼穿?
琴臺無語。晨曦中的一江秋水,帶走了昨夜所有的答案。
本文內(nèi)容系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劉興洪(四川省蓬安縣人,中學(xué)語文高級教師,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副秘書長,蓬安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詩文集有《雪天 我是森林里的獵人》《開花竹》《紅毽子》等)
供稿:蓬安縣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