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揭露小米空調找人代工的新聞,沖上熱搜。
有網友在給空調拆機時發現,雖然標牌是小米的,但實際上,生產商卻是“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
而有的網友在聽到長虹這個名字后,也是久違地勾起了童年回憶。
在20世紀末期,“電視、冰箱、摩托車”曾被稱為新婚必備三件套。
那時的長虹牌電視,就因為性價比高,備受人們推崇,如果有人結婚買電視的話都會首選長虹電視。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的廣告語也因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但后來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各種電視品牌也是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來。
曾經兒時常見的長虹電視,也是漸漸抹去了身影。再次見到,卻已成了別家品牌的代工廠。
有網友感嘆,那個曾一度鼎鼎大名的“人間長虹”,如今也是日薄西山了。
但同樣也有網友感到疑惑,好歹是當過霸主、發展了五六十年的企業,真的就這樣玩完了?
長虹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初的1958年。
當時的長虹還是做機器和火控雷達的軍工企業,既有尖端人才也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到了70年代,國家推行“軍民結合”的政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也為了廠子能長久地發展下去,長虹開始進軍當時已經逐漸火起來的民用電子領域。
長虹首當其沖選擇的便是電視機。
一方面當時國內民眾大多數還在用收音機來接觸外界,有許多人連見都沒見過這傳自外國的“稀罕玩意兒”,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曾經做高端軍工設備也為長虹打下了很好的技術基礎,轉型起來也不難。
于是,1972年,第一臺長虹電視應運而生。
而“長虹”這個名稱可謂一箭雙雕:既完美呼應了工廠本名,又暗含李白“長虹貫日”的豪邁詩意,既大氣磅礴又寓意深遠。
緊接著,短短四年后長虹又推出了首臺彩色電視機。
但這還遠遠不夠,單純的技術突破還不能讓這些新產品惠及萬家,長虹還需要新的機遇來推一把。
而這個新機遇同樣來得很快。
1980年,隨著對外越來越開放,長虹從日本火速搬來松下的一條彩電生產線,正式向電視大廠的方向邁進。
1985年3月,長虹第一臺國產化的長虹彩色電視機CJ37A橫空出世,一次性通過了電子工業部的設計和生產定型的檢測,直接開啟批量生產模式。
也是在同年,在長虹當了十幾年技術員和車間主任的倪潤峰被選拔成為新的廠長,成為對長虹影響最大的掌門人。
倪潤峰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便是如何為長虹彩電打開市場。
當時國內市場上比較推崇的都是一些外資品牌,國內廠商很少又缺乏競爭力,這些外資就仗著市場地位,使勁叫價,一臺電視最高甚至能賣14000。
在那個100塊夠全家花一兩個月的年代,這個價格屬實有點離譜了。
在這種背景下,倪潤峰果斷選擇打價格戰,最高差價甚至能達到一千元。
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瘋搶,就連“天上彩虹,人間長虹”的廣告語也跟著響遍了大街小巷。
1990年.長虹銷量順利突破百萬大關,一舉成為國內彩電行業的大哥大,風光無限。
1994年,長虹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1998年,長虹以超600億的市值登上了A股股王的寶座,同時也是A股歷史上唯一一個登過頂的家電企業。
但再輝煌的帝國,也會有衰落的一天。
讓長虹發生轉折的因素主要有兩點:技術上的失誤以及盲目的商業擴張。
時間來到21世紀,彼時正在市場上打得風生水起的長虹一心想掌握全國的彩電行業,并進軍世界,成為全球知名企業。
為了保證自己的霸主地位,長虹花費巨額資金壟斷了國內的各大顯像管廠商,與他們簽訂了保密協議,將市場上六成以上的顯像管份額都歸為自己所有。
而顯像管對于彩電就好比cpu對于手機、電腦,沒有這玩意兒,你啥都做不出來。
長虹的這一操作把TCL、創維、海信這些廠家氣得直吐血,不得已只好親自出去找貨源,以至于讓東南亞一帶的顯像管走私生意十分“火爆”。
而在另一方面,為了進入全球市場,長虹又主動與美國APEX公司合作。
但是,這個公司口碑并不好,曾經多次拖欠國內廠商的貨款,不過當時長紅急于求成,最后還是和他們達成了合作。
從2001年到2003年,長虹多次發貨前往美國,可誰料在那邊的銷量同樣不好,APEX見貨品賣得不行便多次以質量問題或者沒收到貨為由拒付貨款,前前后后讓長虹損失了4億多美金。
而除了在市場開拓上失利外,在技術革新上長虹也選錯了路。
一直以來,電視屏幕存在著兩個方向:等離子屏幕和液晶屏幕。
當時兩者的分化還是很明顯的,等離子電視機身薄、清晰度高,外觀還好看,當時一度被認為是高端貨,而液晶電視則還在挺著笨重的“大肚子”。
長虹就這樣被等離子電視的獨特優勢所吸引,不僅重金投入40多億元發展該技術,還配套建設了等離子面板生產線。
可好景不長,盡管長虹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在等離子顯示技術上,但這座難關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厚實多了。
當長虹還在為等離子電視的成本、耗電、發熱、燒屏等問題煩惱時,另一邊的液晶屏幕已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于是,眾多彩電行業紛紛轉入液晶領域擠占市場,而長虹卻又因投入太多,想調轉車頭已經來不及了。
2012年,全球市場上,液晶電視已經瘋狂擁有了2億臺的份額,而等離子電視銷量僅有1300萬臺。
2014年11月,長虹把旗下等離子公司虹歐的三成股份賣了,只賣了6000多萬,這也代表著長虹在離子電視行業的偃旗息鼓。
那么事到如今,離開了電視行業的長虹是真的徹底涼涼了嗎?
其實也不盡然,如果你只是把長虹視作一個單純的電視品牌的話,那確實沒落了。
但如果你將它視作專攻家電技術的科創企業,那就仍是十分強大。
人家只是跌出榜單前列了,又不是倒閉了。好歹也是發展了六七十年的企業,怎么可能會說沒就沒呢。
根據長虹2024年的財報數據,他們全年共銷售了1600萬余臺電視產品,其中國內銷售占比不足20%。
其余產品主要流向兩個方向:一部分出口到了海外市場,另一部分則承接了代生產業務。
不只是電視,空調、冰箱、電源,甚至是醫療健康、智能通訊等領域你都能見到長虹的身影。
長虹空調壓縮機更是年銷8000余萬臺,獲得了銷冠。
長虹電源,不僅能成為國內各大航空企業的電源供應商,更在高速磁浮電源領域實現技術突破,一舉終結了德國和日本在該領域長期的技術壟斷局面。
2024年度,長虹和國際滑雪聯合賽事達成重要合作,被正式授權為FIS滑雪世界賽的官方合作伙伴。
通過全球級賽事的國際傳播力,長虹成功向世界展現了其"科技賦能運動"的品牌理念。
二十多年前長虹沒能實現的國際夢,如今卻是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
如果說曾經的長虹還只是在彩電行業叱咤風云的航母的話,那么如今的長虹已經逐漸成長為科創領域的一艘銀河戰艦。
6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品牌大會上,長虹以2521.39億元品牌價值榮列第35位。
而這一幕代表著,長虹再一次向世人證明,那個曾經制霸彩電行業的巨頭并沒有倒下,如今它正向著山的更高峰前進。
參考資料:
1.《環球網:長虹發布AI TV新品 借體育賽事拓品牌影響力》
2.《中國經濟新聞網:冰雪經濟升溫,長虹空調乘著東風“迎峰而上”》
作者:西小琳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