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HW130注射液雖完成I期臨床試驗,但后續研發投入需求與當前0.2%的研發費用率形成顯著矛盾。尤其終止廣東國資戰略投資后,其既喪失潛在資金支持,又面臨行業融資成本劣勢,疊加短期流動性風險加劇,藥物研發的可持續性已與企業的償債能力形成雙重考驗。
7月3日,海王生物(000078.SZ)發布公告稱,海王醫藥科技研究院研發的HW130注射液已于近日完成I期臨床試驗,并取得I期臨床研究報告。
據悉,HW130注射液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藥物,已分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臨床試驗許可。該藥物具備腫瘤血管阻斷功能,能有效降低腫瘤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嚴重不良反應,并增強化療效果,同時對正常器官組織的損傷較小,具有顯著的靶向性優勢。
圖片來源于:海王生物公司公告
通常而言,藥物在完成I期臨床試驗后,需依次進入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階段以進一步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II期臨床試驗主要聚焦于初步評估藥物的臨床療效,并明確最佳治療劑量;而III期臨床試驗則是確證藥物有效性的關鍵環節,其投入規模因受試者數量、試驗周期及數據收集要求等因素而異,往往高達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海王生物2024年年報數據,其研發投入持續處于較低水平。2024年,海王生物研發支出僅為5751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不足0.2%,且研發人員占比未達3%。此外,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海王醫藥科技研究院旗下專利數量自2023年起呈現逐年遞減趨勢,2025年上半年僅新增一件專利,不禁引發市場對其HW130注射液能否順利完成后續臨床試驗的質疑。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國資收購計劃戛然而止
海王生物作為醫藥流通領域的上市企業,與零售連鎖企業海王星辰同屬海王集團旗下,其主營業務覆蓋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產品的批發、零售及配送服務。然而,在失去廣東國資的支持后,海王生物能否承受住資金壓力與時間考驗,目前仍充滿不確定性。
6月6日,海王生物發布公告稱,已與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以下簡稱“絲紡集團”)及其控股股東海王集團簽署無條件解除協議,終止控股權變更事項及原定的14.88億元定增計劃。
回顧此次國資接盤計劃,最早可追溯至2022年3月,當時海王生物披露了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意向。然而,后續進展卻遠低于預期,期間甚至因長期缺乏實質性進展而引發深交所的關注函。
直至2024年7月28日,海王集團、海王生物與絲紡集團三方正式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海王集團擬以7.67億元的價格,向絲紡集團轉讓3.15億股海王生物股份;同時放棄9億股表決權,并配合定向增發6.2億股新股,由絲紡集團及其控股股東廣新控股負責認購。此次交易總金額超過22億元,旨在達成絲紡集團對海王生物的控股地位。
對于海王生物而言,若能成功依附廣東國資這一強大后盾,不僅將獲得亟需的資金注入,更可借助國資背景在融資授信、業務拓展以及穩定市場信心等方面,獲取支持與戰略優勢。
然而,這場備受矚目的國資救贖大戲,最終以海王集團向絲紡集團無息退還1000萬元意向金的方式黯然收場。盡管海王生物在公告中表示“仍會積極尋求國資合作機會”,試圖通過資源整合扭轉當前頹勢,但鑒于其長期業績低迷且流動性風險猶存,能否迎來下一個“白衣騎士”的救援,目前仍充滿不確定性。
三年虧39億,流動性缺口逾67億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至2024年期間,海王生物歸母凈利潤連續三年呈現虧損態勢,數值分別為-10.27億元、-16.9億元及-11.93億元,累計虧損規模高達39.1億元。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海王生物的經營狀況仍未出現明顯改善跡象。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76億元,同比下降8.81%;歸屬凈利潤為0.24億元,同比降幅達44.38%。
值得注意的是,海王生物資產負債率常年高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已攀升至89.76%,而同期同行業內的中國醫藥、上海醫藥、國藥股份及九州通的資產負債率則分別為59.82%、62.23%、44.55%及68.06%,均顯著低于海王生物。
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2025年一季度,海王生物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規模為33.99億元,而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三項合計金額高達101.19億元,短期流動性缺口逾67億元,流動性風險已然顯現。
值得警惕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海王生物應收賬款規模已攀升至153.67億元,約占總資產的53.72%,且相當于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的50.69%。應收賬款的高企表明,海王生物大量營運資金被客戶長期占用,這不僅導致其資金周轉效率顯著降低,資金成本與壞賬風險同步攀升,還可能迫使其為維持日常運營而尋求額外融資,進而加重財務負擔,最終對海王生物整體經營業績與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構成實質性拖累。
綜合來看,海王生物HW130注射液雖完成I期臨床試驗,但后續研發投入需求與當前0.2%的研發費用率形成顯著矛盾。尤其終止廣東國資戰略投資后,其既喪失潛在資金支持,又面臨行業融資成本劣勢,疊加短期流動性風險加劇,藥物研發的可持續性已與企業的償債能力形成雙重考驗。未來若未能及時引入戰略資本或改善經營效率,HW130的研發進程或將受制于資金鏈壓力。
作者 | 王昊宇
編輯 | 吳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