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綠山的春晨總裹著三分仙氣。乳白的霧靄像瑤錦般纏繞著黛青的山巒,山櫻的粉白從云霧中漏出來,落在巴馬麗瑯靛藍色的瑤布頭巾上。她握著柴刀的手穩如磐石,刀刃在朝陽下閃著細碎的光——這把刀陪她從孤女長成新婦,如今刀柄已磨出溫潤的包漿,像宇軒掌心的溫度。
"麗瑯,莫貪多,日頭曬到第三竿就回。"宇軒清晨送她出門時,將腌好的酸筍塞進她竹簍,粗糲的手指擦過她耳后。她笑著點頭,卻在翻過兩道山梁后,被崖壁上一叢罕見的金毛狗脊吸引。等她將草藥捆好,肚子已餓得咕咕叫,這才想起竹簍里的酸筍早被分給了山腳下的孤寡阿婆。
循著水聲走到山腰時,神仙泉正冒著珍珠似的水泡。泉眼周圍的石菖蒲新抽了嫩芽,葉片上的露珠滾進泉里,漾開細碎的金光。這口泉是她十二歲那年,用半碗渾濁的救命水換來的仙緣,如今泉邊已筑起瑤族風格的石亭,亭柱上刻著她教孩子們唱的民謠:"一之飲,甘醴入喉;再之飲,福壽綿長..."
她蹲下身,雙手掬起泉水。水剛觸唇便覺清甜,順著喉嚨滑下去,像有股暖意鉆進丹田。她想起神仙奶奶消失前的話:"水是活的,會記得每顆善良的心。"不知不覺竟喝得肚子發脹,才抹著嘴笑自己貪心,提著半簍柴往家走。
午后的陽光斜斜照進木樓,巴馬麗瑯對著銅鏡梳頭時,突然愣住了。鏡中的女子面色有些蒼白,眼下泛著淡淡的青影,連往日飽滿的蘋果肌都陷了下去。"莫不是砍柴累著了?"她捏了捏臉頰,卻聞到灶間飄來的臘肉香——那是宇軒特意為她熏的,往常她最嫌油膩,今日卻饞得咽口水。
"麗瑯!"宇軒推門進來,見她對著銅鏡發呆,伸手探她額頭,"臉色怎這般難看?可是中了山瘴?"她搖搖頭,卻突然捂住嘴沖進后院,對著竹叢干嘔起來。宇軒嚇得臉色發白,當即牽來家里最壯的黑騾,把她穩穩護在懷里,往山外的老中醫雷迎家趕。
老中醫雷迎的竹樓飄著艾草香。當三指搭在她腕上時,老人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枯瘦的手指在她脈門輕輕叩擊,像在彈奏古老的銅鼓。"不急,"他捻著胡須笑,"讓老朽聽聽這小生命的鼓聲——是個壯實的娃娃呢!"
巴馬麗瑯猛地抬頭,撞進宇軒驚喜的目光里。他腰間的銀刀鞘"哐當"落地,伸手想抱她,又怕碰壞了什么似的縮回手,只反復摩挲著她腕上的銀鐲——那是他們成婚時,他用三個月獵來的野豬換的銀料,請銀匠打的龍鳳鐲。
回家的路上,宇軒執意要背她。趴在他寬厚的背上,巴馬麗瑯想起今早喝泉水時的悸動。或許那不是饑餓,是小生命在回應神仙泉的召喚?她摸了摸小腹,突然明白神仙奶奶說的"水是活的"是什么意思——它流過山川,流過歲月,最終要流向新的生命。
夕陽西下時,他們在神仙泉邊停下。宇軒掬起泉水喝了一大口,學著她當年的樣子對著泉眼拜了三拜:"神仙奶奶,求您保佑麗瑯和孩子。"泉水叮咚作響,像是在應許。遠處的村寨升起炊煙,銅鼓聲隱隱傳來,和著泉水的節奏,譜成一首關于瑤族傳承的歌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