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石臺縣磯灘鄉洪墩村,村民吳偉遇到件“順心事”:村口車輛亂停亂放,影響通行,他掏出手機拍張照,發到村里的“和美鄉村”平臺上,沒過多久,工作人員就趕來處理了。“真方便!跟點外賣似的!”吳偉笑著說。
這份便捷的背后,離不開一位“90后”小伙子的努力——中國電信池州分公司研發中心總監王群。最近,他剛捧回“2025年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的獎狀。他的故事,就是把冷冰冰的代碼變成服務鄉親們的“熱乎乎”的工具。
2020年,27歲的王群進入中國電信池州分公司,成為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與大多數程序員專注敲代碼不同,他的工位上總攤著個厚厚黑色筆記本,隨時記錄著系統開發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他愛琢磨,調試程序時發現的偶發異常、用戶反饋的業務邏輯漏洞,他都記下來,非得弄明白不可”。該公司云中臺副主任高?;貞浾f,有次系統登錄模塊出現兼容性問題,王群就“較上勁”了,通過三個月的數據比對,硬是在本子上列出了12種設備適配方案?!安桓闱宄?,心里不踏實。”王群說。
2024年,王群的團隊接到了為石臺縣磯灘鄉打造“和美鄉村”平臺的任務。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村里老人多,復雜的手機操作他們玩不轉,這平臺再好也白搭。
咋辦?王群帶著團隊直接住進了村里。他們發現,別看老人不太會用智能手機,但基本都會使用拍照功能?!坝虚T兒!”王群有了靈感?;氐焦ぷ魇液?,他和團隊立刻調整思路,反復推敲,重新設計交互邏輯,將問題上報簡化為“拍照+語音留言”,還開發了親屬代操作功能,完成了平臺的適老化改造。
自2024年運行以來,該平臺已累計處理鄉村環境整治、設施報修等各類問題900余件,成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掌中寶”。同時,該平臺同步建立了本地特色農產品信息庫,助力農戶對接銷售渠道,僅去年全年就幫助洪墩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138.65萬元,環比提升68.5%。
考慮到村里留守老人多,如何運用科技手段智慧保障他們的生活安全,成為王群關注的重點。為此,他帶領團隊深入研究,開發出獨居老人關懷系統。
這系統有啥用?它連著老人家里的水表和電表?!袄先松钣幸幝桑盟秒娨泊笾路€定?!蓖跞航忉?,“一旦系統監測到水電數據異常波動,就能快速識別老人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磯灘鄉干部李翰林告訴記者,系統試點半年多,在20多戶家庭運行,成功捕捉到4次異常情況。每次預警發出,工作人員都第一時間上門查看,及時化解了風險。
組建專班開發AI調解助手,通過識別對話關鍵詞自動生成調解方案,使平均調解周期從4小時縮短至1.8小時;打造池州“城市生命體征預警督辦平臺”,建立涵蓋30萬余件事件數據的城市健康指數動態監測體系,實現生態治理、交通疏導等城市生命體征“一屏感知”,為城市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撐......在一系列項目實踐中,王群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與項目管理水平,成長為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
“不僅老員工要精通每個核心技術,新同事也要獨立完成規則配置”。作為團隊帶頭人,王群深知技術傳承的重要性,他創建應急保障AB角制度,要求每個關鍵技術點至少有兩人熟練掌握。“這種雙人協作機制在最近的項目中成效顯著——當作為A角的主要工程師臨時支援其他工作時,B角工程師順利完成了權限分級功能的迭代升級。”王群介紹。
在培養新人方面,他更舍得花心思。他建立“項目練兵”培養機制,每季度組織業務分享會,將法律知識圖譜構建等經驗編成13份技術手冊,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團隊成員;實施“老帶新”攻堅小組,近兩年指導6名新人獨立承擔子模塊開發,幫助新人快速成長。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現有1項實用新型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1人獲評省級“研發技術能手”。
日前,王群榮獲2025年“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稱號。“我將繼續用代碼編織青春夢想,為池州發展貢獻智慧力量”。王群表示,未來他和團隊將不斷創新,用科技賦能更多領域,描繪城鄉智慧發展新圖景。
記者手記
周勇獨臂為學生們撐起一片天,王群用代碼打通便民末梢;從三尺講臺的堅守到數字鄉村的構建——兩位“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以看似不同的方式詮釋著相同的青春擔當。當薪火聚成火炬,微光聚成星河,青春正在江淮各地競相綻放。
(見習記者 陳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