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本周,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相關企業已接到美國商務部通知,恢復芯片設計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的對華出口。美媒認為,這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又一跡象,顯示出兩國之間的貿易談判正在取得進展。
7月4日,外交學院院長王帆對觀察者網表示,美國此番取消部分對華限制措施,建立在此前中美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的良好基礎之上,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階段性積極進展。
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一調整并非是美國對中國的“恩賜”,王帆表示,這只是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回歸”了互利共贏原則的正確做法。
王帆同時指出,美方此舉也不應被解讀為對華“讓步”。
“這些限制措施本就是附加的、不合理的,”他表示,“所謂‘讓步’通常指雙方基于綜合考量進行政策調整,但美方此前的措施本質上不符合經貿規律,是不應該的。如今取消(措施)只是回到正確做法,談不上是什么‘讓步’。”
王帆還提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早前自己都承認,此類政策調整是一種“談判需要”,也是一種“極限施壓策略”,即通過“為降級而升級”的方式,亂加、夸大談判籌碼,試圖實現不合理要價。這都說明了美方調整并非基于實質性的政策轉向,而是博弈手段的一部分。
對于美國此番調整,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日回應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后,雙方于近期確認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具體細節。目前,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采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關情況已向中方作了通報。
發言人還表示,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認識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糾正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往談判期間,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出口政策時常伴隨著“收緊—松綁”的反復無常。王帆認為,這回也不例外。
他表示,如果美國對華強硬政策的本質不發生根本調整,未來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對華施加不合理壓力,對中美關系構成負面影響,中方仍需保持警惕,做好多手準備。
“當經濟這個(中美關系)壓艙石不復存在以后,美國有可能又在政治、安全方面對華采取新的挑釁政策,這同樣會影響到中美關系。”
王帆回顧道,過去40多年中美持續合作的基礎正是互利共贏,“如果沒有共贏,美國不會與中國保持長期合作”。
他接著指出,中國樂見與美國在互利共贏的框架下深化合作,但同時也做好了應對各種可能的準備,中國的發展并不依賴于單一國家的合作。
“我們需要認清一點,中方相信互利共贏是有利于(中美)兩國的,但如果美國放棄了這一點,我們也不怕。這個世界足夠大,我們跟其他國家照樣可以實現互利共贏,也不是說必須得跟美國合作才行。”
今年5月,國產大飛機C919開通上海虹橋——深圳直達往返航班 視覺中國
“局部脫鉤會是常態”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特朗普政府3日已通知通用電氣航空,允許其恢復向中國商飛出口噴氣發動機。另有一家航空企業的對華出口許可證限制也于同日被解除。
這是繼芯片設計軟件和乙烷之后,本周特朗普政府第三次解除對華出口禁令。
香港《南華早報》援引分析師的話指出,美國針對中國飛機制造商的技術出口限制,雖將在短期內推遲中國噴氣發動機的國產化進程,但任何挫折都只會堅定中國自主自強的決心。
民航工作者、民航業評論員張仲麟4日早些時候對觀察者網表示,本次美國解除禁售是意料之中的事,充分展現了本屆特朗普政府的善變以及極大的不確定性,符合前期對于禁售不會持續很久的判斷。雖然本輪禁售解除,但是C919的國產化進程將會持續推進,配套國產發動機也將加快發展。
王帆對此也表示贊同。他強調,對中國而言,戰略自主性與科技自主性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向,不受美方政策影響。
他同時提到,中國的全面崛起不會一帆風順,唯有依靠自身的戰略自主與實力積累,“別人不可能敲鑼打鼓地歡迎一個大國的全面崛起,所以我們只能靠自己。但我們有了實力之后,仍然希望能夠互利共贏,這是我們的根本原則。”
最近幾周,美國又暫停了核設備供應商向中國核電站出口設備的許可。美國核設備供應商包括西屋電氣和艾默生。
考慮到美國在高科技、軍事等敏感領域基于霸權思維對華展開競爭,更進一步將“泛安全化”延伸至民用領域,王帆認為,像此番松綁部分對華出口禁令的“局部脫鉤”仍會是一個常態。
資料圖:C919使用的LEAP-1C發動機
“中方的韌性和原則性,相信美方充分領教了”
據日媒《日經亞洲》6月28日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特朗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美國商界領袖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
不久前,特朗普又第三次延長TikTok“不賣就禁用”法案的截止日期。在王帆看來,這一系列涉華舉措的背后,傳遞出美方對當前中美關系階段性穩定的期待。
他表示,美國眼下面臨經濟層面的困難,在需要吸引更多投資、擴大貿易并獲取利潤的背景下,重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若在此時與中國這個重要市場發生大規模沖突,顯然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也不利于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基于此,王帆指出,特朗普政府發起關稅戰,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內政治考量相關。特朗普曾認為通過關稅施壓可贏得更多支持,為其中期選舉及共和黨的長期執政鋪路,但從美國國債高企、日常消費品價格持續上漲,美國民眾與產業界反應強烈來看,此舉顯然是一種“錯判”。
當然,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調整,也是中國堅持原則、堅決斗爭的結果。美方原本以為,只要揮舞“關稅大棒”,中國及其他國家就會被迫讓步,接受不合理要求,這則是另一重“錯判”。
王帆說,面對關稅施壓,中國始終秉持“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原則,“我們采取了一個非常堅定且明確的‘兩手對兩手’策略,應該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補充道,“我認為,中國的韌性,和在原則問題上的堅定性,這次美方是充分領教了。”
王帆表示,當前中美關系出現的積極跡象值得肯定,但距離徹底取消不合理關稅、結束關稅戰仍有一定距離,中方仍需要繼續“察其言觀其行”。
他希望,美方此次調整能成為一個良好開端,推動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重建經貿互信。同時也強調,中國的原則始終清晰,任何合作都必須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我覺得坐下來都能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