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外交事務》刊登約瑟夫·奈的遺作,標題直白刺眼:特朗普將終結“美國世紀”。文章指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削弱美國全球領導力,動搖其霸權根基。
早在2016年,軍事評論家張召忠曾預測,若特朗普連任,美國可能從世界第一滑向第二。2024年特朗普二度當選,這番預言被廣泛提及,社交媒體上網友紛紛轉發相關,討論美國衰落的可能。
特朗普的政策核心是“美國優先”,旨在保護國內經濟,卻引發全球反彈。2017年6月,他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稱協定損害美國就業,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批評。
環保問題在全球備受關注,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卻拒絕承擔責任,歐盟和日本公開表達失望。2021年,拜登重返協定,但2025年,特朗普再次退出,國際輿論一片嘩然。盟友開始質疑美國的可靠性,法國和德國在氣候會議上推動獨立倡議,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貿易戰是特朗普的另一大動作,他簽署備忘錄,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涉及金額高達600億美元,稱中國“偷竊知識產權”。
美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25%關稅,中國隨即反制,對等金額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包括大豆等農產品。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對華關稅升至145%,試圖進一步減少貿易逆差。
這一政策導致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超市商品價格攀升,中產家庭負擔加重。華爾街股市波動加劇,分析師警告,關稅可能拖累經濟增長。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還體現在盟友關系上,他在北約峰會要求盟國增加軍費分擔,批評歐洲“占美國便宜”。在海牙北約峰會推動成員國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表面上取得突破,但《華盛頓郵報》指出,這反而促使歐洲尋求更獨立的安全政策。
日本首相石破茂缺席峰會,原因之一是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擔憂。美聯社2019年報道,外交官們認為美國全球影響力在特朗普治下顯著下滑,日本《朝日新聞》也指出,美國正在失去威信。
中國手握一張未出王牌:制藥供應鏈。CNN報道,美國80%的阿莫西林原材料來自中國,止痛藥、退燒藥等常用藥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印度仿制藥產業雖號稱“世界藥房”,但其原材料同樣離不開中國。
特朗普威脅對藥品加稅,試圖推動本土生產,但專家指出,重建供應鏈需5-10年,且成本高昂,最終由消費者買單。美國藥企高管警告,關稅可能導致藥品短缺,醫院庫存告急。中國的克制形成對比,北京主辦全球健康峰會,承諾穩定藥品供應鏈,贏得國際贊譽。
特朗普的商人思維貫穿其政策,他追求貿易順差,卻忽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生態。美元依賴貿易逆差維持全球流通,強求順差可能動搖其霸權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專家警告,美元地位面臨挑戰。特朗普的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潮流,削弱美國軟實力。社交媒體上,網友評論稱,特朗普的政策像在“自毀長城”。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充滿挑戰,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動蕩,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屏幕閃爍,股價下跌。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超市貨架上進口商品價格高企,家庭預算吃緊。抗議活動在美國多地爆發,民眾舉牌反對高關稅,警笛聲此起彼伏。
2025年6月,歐盟和中國在上海召開貿易峰會,探討替代美元的結算體系。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亞洲開發銀行報告顯示,人民幣結算占比升至15%。
盟友關系進一步惡化,特朗普訪問沙特和卡塔爾,但排除以色列,引發中東盟友不滿。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美國孤立無援,法國和英國投下反對票,凸顯其外交困境。
參考資料
退出、收緊、赦免!文圖梳理特朗普上任以來“大動作”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