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青海電(記者陸中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我國政府設立的1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示范區之一,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在戈壁荒灘上建起綿延數百平方公里的光伏板,獲得了“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連片的光伏板讓風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發減少30%、植被覆蓋度達到了80%,“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的模式,既讓荒漠生態系統得到了恢復,還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光伏飯”,養起了“光伏羊”。
共和縣上塔邁村光伏光熱智慧畜棚,光伏板取暖解決了牲畜冬季保暖問題,加快牲畜出欄和飼養周期 攝影:陸中秋
牛在光伏光熱智慧畜棚里每天享受著音樂、消殺除塵、霧化噴淋 攝影:陸中秋
共和縣下合樂寺村塔拉灘光伏生態牧場實現了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 攝影:陸中秋
下合樂寺村將豐富的養殖經驗轉化為驅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自2020年投資400萬元建成規模化養殖場后,積極探索推進“光伏+生態+畜牧業+民生+增收”的發展模式,確定了“光牧互補”的發展思路,與聯點幫扶單位華能青海分公司等簽訂光伏草場免費使用協議,采取“夏進冬出”的方式,累計開放使用光伏牧場9.47萬畝,按照每只羊單位日食鮮草8公斤,每斤鮮草0.5元,飼養周期6個月計算,共節約養殖成本100余元。2025年,共開放光伏牧場1.4萬畝,實現村集體養殖合作社及養殖戶藏系羊有序入場4000余只,形成了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良好局面,為村內探索集體經濟提質提效、開拓農民增收致富道路,注入了發展活力。
光伏生態牧場的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 攝影:陸中秋
共和縣育興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肉牛養殖 攝影:陸中秋
下合樂寺村千畝蔬菜種植基地 攝影:陸中秋
依托資源稟賦,錨定綠色有機,精心謀劃蔬菜種植。鐵蓋鄉緊緊圍繞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示范地這一重要目標,立足下合樂寺村毗鄰龍羊湖氣候溫潤冷涼的資源稟賦和天然區位優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940萬元,流轉土地1200余畝,完成實施下合樂寺村千畝蔬菜基地種植示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節水灌溉配套設施(其中655畝實施滴灌,545畝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土地平整、改良及水肥一體化建設等。二期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預冷集配加工廠、農機具購置、蓄水池及水肥一體化泵房等,預計2025年9月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自一期項目建成以來,累計提供土地流轉費123.59萬元(2024年63.64萬元、2025年59.95萬元),吸納本地勞動力60余人(次),支付各類工資65萬元,2024年內葉類、莖果類蔬菜產值達3000余噸,外銷至西安、寧夏等地區,銷售總額達1090余萬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