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明法書院學子走進應天書院
在探索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育人模式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循跡書院 對話古今”實踐團隊于7月3日前往承載千年人文積淀的商丘市應天書院,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立意深遠的專項調研活動,為高校書院制改革“尋鑰賦能”。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深度實地調查與沉浸式體驗,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書院教育精髓,為當下高校如火如荼的書院制改革提供“源頭活水”和歷史鏡鑒。
沉浸歷史場域,感悟書院精神內核
實踐團隊一行5人,甫入應天書院古樸莊重的院落,便被其厚重的歷史氣息所包裹。學子們跟隨專業講解員,系統考察了狀元橋、崇圣殿、范仲淹紀念館等核心空間布局,深入了解范仲淹在成才,育才背后的故事。在古樸的范仲淹紀念館內,學子們仿佛穿越時空,靜心聆聽了講解員還原古代講學的場景,深刻體會到范仲淹“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決,良玉我切”的氣概,以及應天書院“經世致用,以天下為己任”的教學理念。團隊成員劉佳綺感嘆道,“最打動我的是它強調的師生緊密‘共學共修’,這不正是現代書院制追求的‘社區化育人’原型嗎?”
圖為成員們參觀應天書院崇圣殿孔子像。 程果 供圖
千年智慧映照現代育人,應天書院蘊藏改革密鑰
范仲淹和戚同文一樣“勤學恭謹、以身先之。由是,四方從學者輻”每出題,必先自為之,使學生準以為法。縱觀當前國內高校書院制改革,其核心訴求——打破專業壁壘、強化通識教育、深化師生互動、塑造社區文化、培育健全人格——竟與千年之前應天書院的教育理想驚人同頻。應天書院倡導的“經世致用”,將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為現代高校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科研項目,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供歷史淵源。這座被譽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的學府,絕非塵封的文物,其蓬勃于歷史中的教育實踐,恰為破解現代書院制發展瓶頸提供了富含東方智慧的“原生方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子程果在筆記中寫道:“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無聲訴說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年風骨。”
圖為講解員為成員們講解范仲淹的教學理念。 程果 供圖
文化賦能,使命在肩
此次應天書院之行,不僅是一次歷史文化尋根之旅,更是一場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教育改革思考之旅。“站在中國書院文化的‘原點’,思考我們自己的書院未來,使命光榮。”團隊隊長胡浩瀚表示,“我們希望此次實踐活動能真正‘賦能’,推動母校書院制建設更加根植傳統、面向未來,培養更多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和時代擔當的新青年。”
此次成功的調研實踐,充分展現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明法書院學子關注教育改革前沿、勇于實踐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也為高校間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深化育人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范例。
圖為“循跡書院 對話古今”實踐團隊合影。 劉佳綺 供圖
2025年7月3日袁愷聰、胡浩瀚商丘市
指導老師:張熙煒
團隊負責人:胡浩瀚
撰稿人:袁愷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