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重點影片,由中宣部電影局指導,吉林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宣傳部重點支持的東北抗聯題材影片《生還》,歷經70天拍攝,正式完成東北三省全地域取景。
該片由長影集團時代傳媒有限公司與巖上影業聯合出品、著名導演高群書執導,以沉浸式創作手法彰顯紀實創作風格,在零下30℃的林海雪原與零上35℃的酷暑荒野間穿梭,用鏡頭鐫刻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間浴血奮戰的十四年抗戰史詩。
冰火兩重天的創作淬煉:從-30℃到35℃的時空對話
為真實重現抗聯戰士的生存絕境,劇組采用"冬-夏秋"的雙階段拍攝模式。在吉林省白山市仙人谷的冬季拍攝期,積雪覆蓋的原始森林中,零下30℃的極寒讓設備頻繁"罷工",演員們身著單衣在齊腰深的積雪中匍匐前行,真實體驗抗聯戰士被日軍追擊時的險惡環境。轉戰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時,地表溫度飆升至35℃,演員們在汗如雨下中演繹野外行軍、狙擊日寇的緊張情節。
"我們在三個月內經歷了四季溫差,但與抗聯戰士在冰天雪地中啃樹皮、穿單衣的十四年堅守相比,這點苦微不足道。"導演高群書表示,這種極端環境的拍攝體驗,正是為了讓創作團隊從身體記憶層面貼近歷史,進而在銀幕上呈現更具痛感的真實。
踏尋抗聯足跡的三省敘事:地理坐標中的精神圖譜
東北三省作為東北抗聯的發源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先烈的熱血。為了更貼近真實歷史,該劇組在黑吉遼全域取景拍攝。
在吉林白山仙人谷:長達五個月的積雪期、未被開發的原始地貌,完美復現了抗聯密營的自然屏障。劇組在此拍攝了抗聯部隊雪地伏擊、傷員轉移等關鍵情節,皚皚白雪成為歷史的靜默見證者。
在黑龍江哈爾濱:保留完好的俄式建筑群,重現了當年抗聯戰士跨境赴蘇訓練的歷史場景。鏡頭聚焦于地下交通站的燈光、鐵軌旁的暗號交接,還原隱蔽戰線上的驚心動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