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持齋的僧人,連信眾供奉的大米都嗤之以鼻。
送茅臺、現金“來者不拒”笑容滿面,送大米直接丟出門外。
五臺山佛教協會正式回應,涉事僧人被“除名離寺”。
網友曝光更多內幕,扔米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僧人拋米、老人受驚嚇
不知從何時起,出家人也成了穩定職業,甚至被稱為“金飯碗”;
更有個別僧人“酒肉穿腸過,金銀裝口袋”,與傳統認知中“四大皆空”的修行者形象大相徑庭。
據透露,該事件發生在2025年6月22日五臺山演教寺。
當天有兩位虔誠信徒,背著自家種植的大米,千里迢迢前來寺廟供奉。
不同于當下不少年輕人無神論觀念,許多老年人依舊虔誠信佛,每逢佳節拜佛、遇到困難拜佛、日常瑣事也要向佛祖傾訴。
在了解老人來意后,一名身著灰色僧袍、頭戴斗笠的僧人親自引導,將大米放置于天王殿供臺之上。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令人難以接受......
只見一位身穿棕色袈裟的守殿僧人,一見這些大米便滿臉不屑,徑直沖上前拎起米袋擲出殿外。
同時嘴里還念叨著“廟里多的是新米,根本不需要”之類的話語。
視頻中兩位老人明顯受到驚嚇,不知所措,這一場景也讓無數觀眾感到憤怒。
要知道,在佛教文化中,“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信徒們奉獻的每一份供品都飽含誠心,理應得到尊重與珍惜。
但這位棕衣僧人的行為,不僅毫無感恩之心,反而態度粗暴,與人們心中慈悲為懷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
事情并未就此結束,7月1日出現自稱是涉事僧人弟子的劉某某,發布視頻為其辯解,并指責香客“不懂規矩”。
此舉再次引發輿論嘩然,好在當地管理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發現此人并非五臺山人員,純屬蹭流量炒作,將依法追責。
與此同時,五臺山佛教協會發布正式通報,宣布對棕衣僧人“起單離寺”處理,即永久驅逐出山門,“鐵飯碗”徹底破碎;
寺院負責人釋某泯因監管失職,被給予警告處分。
此次“扔米事件”成為導火索,激發了網友們對僧界亂象的廣泛討論,認為此類現象不過是冰山一角。
網友揭露僧界亂象
不得不感嘆,昔日“佛度有緣人”的說法,如今似乎變成了“佛度有錢人”,令人唏噓。
仔細觀察視頻還可發現,那位扔米的僧人手中竟握有一部高端折疊屏手機,價格動輒上萬元。
有網友調侃:“就怕這和尚晚上還有年輕女子陪著誦經。”
此外,部分寺廟已緊跟時代潮流,不再只收現金布施,而是掛起了收款二維碼,讓人不禁疑問佛祖是否也會使用移動支付。
更有網友反映,在五臺山親見一些老僧“看人下菜碟”,見到送錢的信徒立即笑臉相迎,熱情似火;
一旦發現有人錄像或供奉物品不合心意,立刻冷臉相對,變臉速度堪比川劇絕活。
當然,即便送錢也有講究,有位女香客捐了十元布施款,竟被僧人譏諷為“打發乞丐”。
還有網友吐槽某些寺廟規定“雙重標準”,明明供桌上寫著不能放梨,僧人轉眼就把供品吃個精光。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人爆料稱在高檔社區經常能看到長期居住的僧人,每日享用山珍海味,脫下袈裟與常人無異。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想成為一名合格僧人門檻頗高,競爭激烈程度堪比互聯網大廠。
不僅要求高學歷,還需掌握多項技能,若非有利可圖,誰愿如此拼命?
畢竟僧侶也算“鐵飯碗”,只要不出錯便可安穩度日,嚴格管理也是情理之中。
不僅是五臺山存在此類問題,此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相關新聞也曾引發關注。
其名下擁有眾多企業、豪車,甚至被舉報與多名女性存在不當關系,實在難以想象這是出家人的作為。
更有甚者,部分僧人與商鋪勾結,帶游客消費即可獲得提成,山腳下停放的豪華車輛中不乏僧人私產,可謂富甲一方。
這與我們記憶中清心寡欲、潛心修行的僧人形象相差甚遠,如今竟發展到嫌棄大米的地步。
或許是因為平日里習慣了山珍海味,才對普通糧食產生排斥。
對于許多人而言,前往寺廟參拜是一種精神寄托,是對信仰的堅守,能給予內心力量繼續前行。
因此仍希望各地寺廟及僧人能夠保持清凈本色,不被世俗塵埃所污染。
對此您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參考信息源:[1]官方媒體:界面新聞2025-07-02《山西五臺山回應演教寺僧人扔大米:涉事僧人已離山》但為增強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性閱讀,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文章敘述過程、配圖均來自網絡,旨在傳播正面價值觀念,不含低俗等不良導向。如涉及版權或人物權益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相關內容!文中如有存疑之處,核實后將立即修正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