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窮,并非是他們當年沒努力學習,而是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和煩惱。那個時候家長們能接受到的教育其實更為匱乏,和現在的孩子相比,確實00后、10后要更加幸福。
因此,家長們有時會說:“要是我有你這么好的學習條件,當年我早考上清華北大了。”這也并非一句虛言。
然而到了現在,我們仍要相信一句話,那就是如果家里真的窮到揭不開鍋,需要學生們自己想辦法湊學費,那么不生孩子或許也是一種善良。
“家窮就別生了”,高考后排隊進廠照片流出,暴曬2小時被勸退了
高考結束后的這個階段,很多家庭吵得不可開交,原因讓人哭笑不得,竟是孩子們在高考之后提出了比較過分的要求。
比如家庭條件、收入都很差,可孩子非要出國旅游,而且動輒就要花費幾萬塊錢買手機、電腦或是所謂的蘋果全家桶。
這時,比較理性的家長想出了一個辦法:你可以提這些要求,但前提是這些錢得由你自己去賺。
畢竟你已經是高三畢業生,馬上就要步入社會,那么現在開始提前兼職打工賺學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結果,有一些孩子真的就去進廠打工了。可由于這樣選擇的人實在太多,今年便出現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場景:
很多工廠外面排著長隊,烈日炎炎之下,學生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打著不同顏色的傘,在太陽下一站就是兩個小時,甚至大半天,他們就為了得到一個進廠的名額。
這其中當然有不少能考上600分、是985高校好苗子的孩子,只是因為家庭條件問題,他們想要滿足自己的夢想,就只能出來兼職打工。
看到這兒,過來人都不由得嘆氣,說了一句話:要是家庭真窮到這種程度,那還是別生孩子了。
而且學生除非真的急需錢,否則真的沒必要去工廠干暑假工,干過的才知道,那對人生并不是一種成長歷練,而就是一種單純的消耗。
高考后的這個暑假,該教孩子算明白 “欲望賬” 和 “成長賬”
高考后的孩子,無論家庭條件如何,最好都不要進廠打工。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大家都應該算清楚兩筆賬,一筆叫欲望賬,一筆叫成長賬。
先說欲望賬吧,很多學生為了買最新款的手機或者名牌產品,其實是把想要的東西當成了需要的東西。真的非得花1萬多買蘋果全家桶嗎?
其實國產的普通輕薄本照樣能寫論文、做PPT呀。但他們為此在工廠耗上一個暑假,最后既沒去旅游,也沒體驗到青春這難得的三個月的快樂時光,錢花光了,除了累啥都沒學到,這才是真的吃虧。
再看成長賬。成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暑假工的意義從來都不是單純地賺錢,而是讓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提前摸透規則。
如果除了累,啥本事都學不到,那這就是典型的高消耗、低成長。但如果大學生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賺錢,比如去做家教,能夠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
去超市做促銷員,也可以學會察言觀色;實在不行就去社區做志愿者,上了大學還能加實踐分數,這些成長帶來的歷練可比暑假辛苦賺那幾千塊錢要珍貴多了。
因為上了大學之后,學歷固然重要,但用人單位看重的更是你有沒有處理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家里窮的話,雖說不生孩子或許是一種善良之舉,但既然孩子已經出生了,就更要明白在大學這個階段,不要陷入所謂的物質與欲望的攀比之中。
高考后的暑假,即便做不到盡情消費狂歡,也不應該靠賣苦力去“贖罪”,而是應該學會如何對自己負責。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