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才剛上市,第一批受害者就出現了。
不是同行、不是友商,而是自家兄弟——SU7 Ultra。
誰也沒想到,在二手市場混出“硬通貨”名聲的SU7 Ultra,如今的收購價已跌至46萬區間,較52.99萬的原價暴跌超12%。
三個月前還需加價6萬搶購的訂單,如今在二手市場遭冷遇。
一時間,“YU7家暴SU7”成了二手車圈最抓馬的梗。
在狂熱、稀缺與信仰之間,這不僅僅是型號之間的“同門競爭”,更是一場由新品爆火引發的市場連鎖反應。
YU7“家暴”SU7 ULtra
如果說SU7 Ultra是小米汽車的“天之驕子”,那么如今的它,正在二手市場經歷跌落神壇的現實。
根據多家二手車交易平臺數據顯示,SU7 Ultra的二手價已經跌至46萬元,而在幾個月前,這款車還因為供不應求被黃牛炒到接近65萬。
●圖源:懂車帝
一位深圳的黃牛坦言:“以前是瘋狂搶單,現在是轉手都沒人要。”
跌價并非個例,雖然SU7標準版價格相對穩定,但也難擋市場的下行壓力,有車商掛出車況極新的SU7,即使掛牌價逼近新車指導價,卻依然滯銷。
部分Max創始版二手車價已從25萬-27萬降至22萬-23萬區間,一年保值率從85%跌至78%。
而SU7 Ultra的跌幅最大,車一落地直接蒸發6-7萬。黃牛們手中的訂單曾是牟利的法寶,如今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圖源:微博
價格跳水的背后,離不開供需關系的逆轉。
一方面,在YU7上市后小米開放了SU7未交付訂單限時改配通道。不少消費者為了體驗更新的技術、縮短提車周期果斷轉單,導致二手供給激增。
另一方面,YU7全系標配的激光雷達、800V高壓平臺等新技術高于SU7,這讓車主心理落差驟增,導致拋售加速;對于潛在消費者來說,技術代差讓他們覺得舊車已然“過時”,因此轉身擁抱YU7。
一句話,供給暴增,價格自然撐不住。
小米汽車的二手神話
小米在二手市場的過山車行情,早在首款車型上市時就已埋下伏筆。短短兩年間,小米已經創造了三個二手車神話:
首先是SU7開啟了“訂單證券化”的先河。
2024年,首批SU7訂單被炒至8000元。職業黃牛組成搶單軍團,深圳某團隊更是公開炫耀:“囤了20個訂單,轉手利潤超10萬。”
其次是SU7 Ultra將這場金融游戲推向了高潮。
當它以52.99萬元的起售價亮相時,因較預售價直降了30萬元,10分鐘狂攬6900臺大定訂單。
與此同時,預售價81.49萬元下定的“小定訂單”瞬間成了硬通貨。閑魚上的轉讓價高達1萬,更有租車行掛出“日租1萬元”的天價。上海某豪車租賃公司曾透露:“租價堪比法拉利SF90,檔期排滿一個月。”
●圖源:閑魚
最后是YU7造就的“未發先租”奇觀。
在正式上市的前兩天,二手平臺突然涌現大量代訂、出租訂單,其日租金標價1000-6000元不等。
更有出租方自信放話:“按SU7的經驗,首日6000元沒問題”,而這一價格已經超過寶馬M5日租價的三倍。
小米汽車在二手市場爆火,離不開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是稀缺性。小米的產能不足大家都知道,交付周期動輒30-50周起步,只有極少量“準現車”成為資本新寵;一期工廠年產能僅有15萬輛,供不應求推高了二手車的稀缺溢價。
●圖源:微博@雷軍
二是IP效應與品牌信仰。雷軍本人堪稱“車圈帶貨第一人”,一場發布會即可清空一年產能;米粉文化深入人心,調查顯示67%的用戶是沖著小米品牌鎖單的;另外,“高配低價”策略進一步催生了消費狂熱。
三是時間差套利。黃牛囤訂單轉賣賺差價、車商以“零公里二手車”名義加價銷售、先提車的用戶轉租日賺上萬......有人把它當股票,也有人把它當理財產品,殘值高、流轉快的小米汽車因此成了“短期流動資產”。
總而言之,當交付周期超過心理閾值時,時間差便成了套利空間。
而這場圍繞“時間與稀缺”的狂歡,雖然把小米汽車推上了二手市場的頂流,但也埋下了SU7系列被反噬的伏筆。
“零公里二手車”市場的AB面
你或許聽說過二手車,但你聽說過“零公里二手車”嗎?
這是一種“新車上牌即轉手”的變種玩法:車主把剛買下的新車辦理上牌手續,然后直接掛到二手平臺出售。車沒開幾公里,但已經擁有了二手車的身份。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登記不滿3個月、里程小于50公里的“零公里車”已經占據12.7%的市場份額。而這個數字還在快速上升當中。
●圖源:豆包AI
“零公里二手車”的本質是行業壓力閥,背后有著多重動機在交織:
為了財報好看,壓庫給經銷商上牌“制造銷售”,車企可以美化交付數據;經銷商通過置換補貼、補貼結算、美化庫存等完成偽交付,達到沖銷量拿返點的目的;
黃牛在訂單套現后掛“零公里二手車”加價轉賣,不僅可以避開購置稅、配置費,還可以實現低買高賣套利;部分消費者可以假裝自己是第一批車主,搶占產品話題紅利。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在采訪中痛斥這類現象:“所謂零公里二手車,上完牌照就算注冊,好像賣出去了,但又回到二手車商手里,全國三四千家都在賣!”
●圖源:網絡
風險在狂歡中累積,這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這類車輛雖然幾乎全新,但消費者不是首任車主,因此很多品牌權益無法繼承。
另一方面長期停放會導致電瓶虧電、輪胎老化等隱患,車輛轉手后保值率進一步降低,再轉賣時價格折損更快。
對于二手車市場而言,“零公里車”的泛濫正在破壞市場的真實價格體系。一邊是新車賣不動,經銷商假裝賣了;另一邊是二手市場新車泛濫成災,擠壓了真正的二手車空間,其殘值被系統性拉低。
如今監管層已察覺到這一現象的蔓延:商務部、工信部已多次召開座談會,并在2025年發布《關于規范零公里二手車出口行為的公告》,開始介入規范。
不只是小米的煩惱
如果說YU7的火爆是一場精密的產品、定價與輿論組合拳的勝利,那么SU7 ULtra“被家暴”就是代價。
從市場角度來看,二手車價格回調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每一個新品爆火的背后,都是對舊有價值體系的重新錨定。
但對消費者而言,如何理性看待這場“兄弟相殘”的價格博弈,才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手車的身上映照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長陣痛,從加價瘋搶到折價拋售,行業的核心矛盾已經暴露無遺——
當技術迭代速度超越產能建設節奏,市場必然出現價值錯配。
熱度是把雙刃劍,YU7贏得了市場,卻也順手“削”了自家老大哥一刀。
零公里二手車的交易還在進行,理性與非理性的拉鋸還遠沒有結束。而這場“家暴案”的背后,其實是一整代新能源汽車走向存量市場之后的成人禮。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