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小米絕對占有一席之位。
前不久小米YU7一經亮相,就反響滿滿,短短三分鐘,該汽車大定20萬輛。
而其同行何小鵬的點評更是到位。
如此亮眼的成績,難免會讓人將目光聚焦到特斯拉身上。
然而,隨著特斯拉最新營業數據以及馬斯克的最新動態傳出。
不少投資者對特斯拉的前景感到擔憂。
頻遭抹黑
兩天前,許久沒有直播的雷軍,帶著他最新產品AI眼鏡來到了直播間。
然而雷軍本想與粉絲們分享小米的最新動態和產品亮點。
但評論區卻被一些質疑聲所充斥,而這些質疑聲幾乎都來自小米YU7。
此前小米YU7發布剛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
這本是值得驕傲的成績,卻被一些人無端質疑。
他們聲稱這些訂單數據存在水分,是可以退的,質疑小米在故意夸大銷量。
甚至還有人毫無根據的猜測,認為這些訂單大多是小米SU7的用戶轉的 YU7。
各種猜測都有,就是不肯承認小米汽車的優秀。
試圖以此來貶低YU7的市場吸引力。
對于這些問題,雷軍絲毫沒有回避。
他直言,關于大定的統計方法就是按著市場規定來的,沒有任何投機取巧。
至于所謂的SU7轉YU7確實有存在,但也只占總訂單的15%。
然而即便清清楚楚的數據擺在人面前,卻仍有部分人不愿相信。
實際上,自小米出名以來,對它的抹黑、質疑不在少數。
就在上個月,一則“小米汽車高階駕駛培訓發生致命車禍”的傳聞,引發了廣泛關注。
此前,雷軍宣布開設一個高階駕駛培訓班,然而卻被網傳該培訓班出了嚴重的車禍。
甚至教練員都去世了。
這些謠言,配上模糊的事故圖片,一時間,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信以為真。
好在小米官方以及被謠傳去世的教練及時出面澄清,才減輕影響。
然而這一次謠傳也只是過往被抹黑的冰山一角。
不久前就打擊了一伙故意抹黑小米的犯罪團伙。
該團伙利用AI軟件,操縱多個賬號,在網上發惡評,操縱輿論。
當前,公安機關已對相關人員采取強制措施,案件仍在進一步偵查之中。
而這些抹黑行為,從側面反映出小米汽車的快速崛起讓一些競爭對手感受到了威脅。
但小米的成功維權,又何嘗不是證明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道理嗎?
一直以來小米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就連同行看到其最新數據也不得不夸贊一番。
業界神話
由于時代發展迅速,現在各行各業競爭非常激烈。
但小米汽車憑借著卓越的產品實力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
這次小米YU7的發布著實讓整個行業感到震驚。
除了剛發布3分鐘就大定20萬輛,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鎖單量也突破了24萬輛。
這樣的銷售成績,不僅刷新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紀錄,也讓小米汽車一躍成為了行業的焦點。
小米YU7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其出色的產品力密不可分。
一直以來小米都打著“人車家全生態”聯動,而這大大加強了用戶的體驗感。
其次則是雷軍個人魅力的加持,過往產品口碑能抗,這讓客戶對小米的信任度很高。
當然了,一輛車的熱賣,肯定離不開它本身的優勢。
小米YU7更是兼顧了價格實惠、外觀時尚兩方面,精準地撞在了年輕人的心巴上。
更為關鍵的是,小米始終站在用戶的立場進行設計。
相關數據表明,此次購買小米YU7的用戶中,女性占比達30%。
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找車功能以及防曬功能。
小米YU7憑借種種優勢,在訂單量創造了奇跡。
就連小鵬汽車創始人之一的何小鵬也給出了最高評價。
“小米YU7創造了一個神話”。
說起來雷軍和何小鵬之間還有一段奇妙的緣分。
雷軍和何小鵬之間有著20多年的友誼,更重要的是,當初是何小鵬勸他造的車。
因此雷軍很是看重他和何小鵬之間的友誼。
并且他也不覺得兩人互為同行不能當朋友。
此前,雷軍還大大方方地祝福小鵬G7發布成功。
這種大佬之間的相互支持,也為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良性競爭的氛圍。
小鵬G7以及小米YU7的成功上市,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新生機。
而小米汽車的高調崛起,無疑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
這不免讓人想到此前特斯拉的“挑釁”。
強強較量
今年年初,特斯拉新車登場中國,同時還發了一封“戰書”——“盡管對比”。
當雷軍看到這個消息后,見沒什么車商理會,他隨即上前應戰。
作為行業巨頭,特斯拉仍有著不小的優勢。
但小米的勁頭十足,可能在某些方面已然超過了特斯拉。
而今年特斯拉受各種因素影響,最新放出的汽車不及以往同期。
特斯拉交付量已連續兩個季度呈下滑態勢,在今年第二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3.5%。
此外,除了國內市場,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銷售也有很大變化。
今年四月在歐洲市場上,比亞迪電動汽車的銷售數量首次超過了特斯拉。
而特斯拉銷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來自中國制造商對它的沖擊。
小米YU7上市后的火爆銷售,就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選擇特斯拉Model Y的消費者。
而中國車企的崛起,標志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另一方面特斯拉受外部因素影響不小。
此前美國關稅政策讓特斯拉成本大增,而且最近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系似乎不太好。
甚至特朗普還說出“要考慮一下是否驅逐馬斯克”的話。
美國關稅以及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爭執,讓不少投資者擔憂特斯拉的未來。
而交付量的下滑和外部壓力這兩大方面,讓特斯拉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策略。
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小米、小鵬等車企的蓬勃發展,都讓特斯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對于現在的特斯拉來說,面臨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特斯拉在眾多強勁對手的夾擊中,該如何重拾優勢?
而對于國內車企來說,小米YU7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
他們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畢竟,市場競爭從不相信過去的輝煌,只看當下的實力與未來的潛力。
由此可見,留給特斯拉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對此你怎么看?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澎湃新聞、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