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最高軍事機密會議現場,特朗普正與空軍將領們商討價值千億美元的六代戰機項目,突然會議室大門被推開,扎克伯格走進來了,消息一出,美媒發起鋪天蓋地的指責。
(特朗普與軍方高層召開六代機密會,扎克伯格意外進場)
1、白宮六代機密談,卻忘了鎖門?
根據內部人士爆料,特朗普召集空軍高層密談F-47隱形戰斗機研發時,這場本應戒備森嚴的會議卻活像菜市場。總統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助理們進進出出如同走馬燈。
最魔幻的是,原本預約在會后見面的Meta掌門人扎克伯格,居然提前"亂入"機密會議現場。要知道F-47可是美國對抗中俄空軍的王牌項目,其隱身涂層技術和量子雷達系統都屬于絕密級情報。
現代戰機研發涉及數百個子系統協同,光是F-47的變循環發動機參數泄露,就足以讓對手節省數年研發時間。而當時在場的扎克伯格,其公司正深陷數據泄露丑聞。更諷刺的是,就在三個月前,Meta剛因違規傳輸用戶數據被罰50億美元。
(扎克伯格“亂入”密會,特朗普授意離開)
我們見過把白宮當家的總統,但把戰情室改成網紅打卡點的,特朗普還真是頭一個。難怪五角大樓的老將軍們會后集體失眠——他們可能在想:到底是來開軍事會議,還是參加特朗普的真人秀?
2、特朗普團隊,被批過于“不拘小節”
除此之外,據消息稱,在白宮最離譜的當屬國務卿魯比奧,干脆在白宮西翼給自己搞了間“VIP包間”,美其名曰“方便工作”,實際成了全天候刷存在感的據點。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夸張,每天比保潔阿姨來得早,比值班保安走得晚,媒體戲稱他“把白宮當成了便利店”。
這種混亂的管理模式直接導致政府運轉癱瘓,按照正常流程,內閣部長本應坐鎮各自部門,結果現在全擠在白宮陪總統嘮嗑。國防部找不到部長簽字,國務院積壓成堆外交照會——這幫人不是在上班,更像是在玩過家家。
(奧巴馬時期,進入橢圓形辦公室需要3道安檢)
回望奧巴馬時期,白宮西翼實行嚴格的分級準入制,進橢圓形辦公室要過三道安檢。現在可好,特朗普的辦公室成了紐約中央車站的售票窗口,是個人都能探頭問一句:“嘿,聊啥呢?加我一個?”
但最可怕的還不是這個。當總統把決策會議變成粉絲見面會時,某些危險人物正在利用這個漏洞...
3、致命風險,已經悄悄來臨
如此兒戲的治理模式,終于連美國體制內的老派都看不下去了。
特朗普的“白宮大派對”管理模式,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豪賭——他把國家機密當成了社交貨幣,把內閣會議變成了即興脫口秀。這種玩法放在商界或許能叫“扁平化管理”,但在國家安全的棋盤上,簡直是在刀尖上跳踢踏舞。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莊嚴氣氛已經逐漸散去)
前CIA官員邁克爾·海登曾公開警告:“橢圓形辦公室的每一次非計劃闖入,都可能成為敵對勢力的情報金礦。”想象一下:當扎克伯格意外推門的瞬間,F-47戰斗機的機密參數可能正投影在幕布上;當總統突然接聽私人電話時,導彈部署坐標或許就攤在辦公桌上。這種“開放式辦公”放在硅谷是創新,放在白宮就是叛國。
五角大樓有嚴格的“Need-to-Know”原則,即信息僅限必要人員知悉。而特朗普的白宮卻奉行“See-and-Be-Seen”哲學——只要你夠紅,核按鈕都能圍觀。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在推特上諷刺:“下次是不是該給普京發張通行證?”
根據政府監督項目組的統計,特朗普任內涉密人員背景審查數量同比下降37%,而非常規訪客記錄暴增218%。更驚悚的是,2019年某次中東撤軍決策會議期間,竟有高爾夫球友突然造訪,導致會議中斷23分鐘,后來該決策被普遍認為是美軍喀布爾潰敗的伏筆,也成為了特朗普履歷上的一大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