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尊老傳統美德、助力鄉村振興,2025年7月3日,重慶財經學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走進重慶市巴南區陳家灣社區,走訪探望三位高齡老人,以物資慰問與溫情陪伴傳遞關懷。
九旬陶廠老匠人:一生堅守詮釋奮斗本色
在89歲的劉明貴老人家中,團隊成員見到了精神矍鑠的老人。1957年,他踏入陶瓷廠成為胚料工人,后轉崗窯制工人,30余年職業生涯中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那時候廠里熱火朝天,每道工序都得做到極致。”老人回憶道。52歲退休后,他擔任社區組長十余年,堅持義務打掃小區衛生。如今雖已退休35年,仍保持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臨別時他反復叮囑:“日子好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丟。”
圖 1 合照
搬遷老人彭玉華:歷經滄桑仍持樂觀底色
90歲的彭玉華奶奶從涪陵搬遷至此,年輕時靠打零工獨自撫養五個孩子,更投身工業改造工作助力地方發展。擔任社區組長期間,她熱心調解鄰里糾紛,深受敬重。盡管歲月讓她身體漸衰,天氣變化時常不適,但她始終樂觀:“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太多,多虧黨和政府惦記著我們。”老人臉上的欣慰笑容,映照著對當下生活的滿足。
圖 2 合照
陶瓷伉儷憶匠心:制陶技藝里的歲月沉淀
最觸動人心的是陶瓷廠退休夫妻沈學芳與黃學武的故事。家中陳列的陶瓷制品見證著他們數十年的行業堅守。“制陶容不得半點馬虎,溫度差幾度,成品就天差地別。”黃學武爺爺詳解制陶工藝時,沈學芳奶奶補充道:“為燒出一件滿意作品,我們常守在廠里好幾天。”二老你一言我一語,從原料配比到窯火把控,將制陶匠心娓娓道來,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老一輩對事業的執著。
此次探望老人活動,不僅為鄉村的三位老人送去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更以真誠陪伴給予他們溫暖的精神慰藉。活動中,隊員們傾聽老人講述往昔歲月,目睹他們雖歷經生活艱辛卻依然保持樂觀堅韌的品格,深刻體會到此次活動的意義與價值。臨別時,老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不僅是對關懷的感激,更飽含著對年輕一代的期許。通過與老人的深入交流,隊員們深切感受到老一輩人在艱苦歲月中的堅守與執著——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的默默耕耘,還是面對生活困境時的不屈不撓,老人們用親身經歷詮釋了奮斗與擔當。這些珍貴的人生故事,不僅是他們個人的精神財富,更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此次活動不僅傳遞了溫暖,更架起了代際溝通的橋梁,讓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交流中得以傳承。
圖 3 合照
作者:秦于棋 王櫪平
攝像:尤元彪、周麗虹、盧韻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