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伊沖突爆發后,受到攻擊的伊朗隨即展開了報復,一邊對以色列連續投落導彈,一邊展開私下部署,革命衛隊的小型高速艇悄然裝載著5000余枚水雷,只需一道命令,全球20%的石油運輸命脈就將被切斷。
然而,挑起戰火的以色列總領事白樂濰卻向中國喊話,試圖將中國拉入中東亂局,但面對以色列的施壓,中方的聲音明確而堅定。
中東戰火燃起原因
6月13日以色列空軍的F-35隱身戰機突襲伊朗,伊朗國家電視臺被迫承認爆炸發生在首都核心區,沙特媒體《哈達斯》更披露打擊目標直指核設施與導彈基地。
而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以色列的心理戰,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遭“定點清除”的傳言在硝煙中瘋傳,若屬實將是繼蘇萊曼尼后伊朗軍方再遭重創,內塔尼亞胡政府選擇此時動手,恰掐在美伊核談判重啟的關鍵節點,用導彈代替外交發言。
伊朗的報復隨之而來,美國情報機構6月下旬緊急示警,波斯灣水域的伊朗艦艇正在秘密裝載水雷,這些漂浮殺器一旦布設于霍爾木茲海峽,卡塔爾液化天然氣、沙特原油的生命線將瞬間凍結,盡管水雷最終未實際部署,但美國第五艦隊已緊急撤離巴林基地的反水雷艦艇。
面對這次的以伊沖突,特朗普政府態度反復搖擺,6月10日明確反對動武,13日卻默許以色列突襲,22日更親自發動“午夜之錘”轟炸伊朗核設施。
內塔尼亞胡一句美以行動“充分協調”暴露真相,大國被盟友拖入戰局的“尾巴搖狗”戲碼再度上演,而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彭博社記者拋出以色列總領事的請求時,中東棋盤已落下第三枚棋子。
戰火引發的能源危機
波斯灣里伊朗的水雷還未爆,就已經引爆政壇,伊朗議會6月22日高票通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決議,盡管最終決定權握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這種“舉刀不落”的戰略模糊讓油價劇烈波動。
自充沖突爆發后國際油價反常下跌10%,市場也受到戰火的影響,反復跌漲,但所有人都清楚,還沒到最緊急的時刻,一旦34公里寬的海峽被切斷,每桶100美元的油價將不再是天方夜譚。
這邊戰火還沒徹底平息,以色列的外交方向便轉向了東方,駐滬總領事白樂濰通過彭博社向中國喊話,要求中方“利用經濟影響力約束伊朗”,指責伊朗將石油美元轉化為地區“惡意活動”的燃料。
以色列的這手棋意圖明顯,在美俄深度介入后,撬動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力量壓制伊朗,這番外交轉向正應驗了美國前情報官員布魯斯·里德爾的警告:以色列與真主黨的對抗已滑向全面戰爭邊緣,伊朗若下場將引爆整個中東。
但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面對水雷指控的沉默,讓這場博弈增添迷霧,而更危險的信號來自核領域,閻學通在清華會客廳指出,美以輪番轟炸核設施開創惡劣先例,沙特、土耳其等地區大國可能被迫啟動自己的核計劃,當“核不擴散”淪為廢紙,中東火藥桶將裝上核引信。
中方回應為中東戰火注入清醒劑
在7月2日的北京外交部記者會,毛寧用四兩撥千斤化解了外交攻勢,“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很清楚”,發言人短短十二個字,將以色列領事的訴求柔韌擋回。
中方不選邊站隊,但明確指向沖突根源,當務之急是實現持續有效停火,伊核問題必須回歸政治解決軌道,沒有道德說教,只有對和平機制的堅守。
同日的布魯塞爾王毅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會面,面對“中歐建交50周年”的歷史節點,雙方聲明劍指單邊主義“堅持多邊主義”“做動蕩世界的穩定性力量”,當美國被盟友拖入戰爭泥潭時,中歐用“對話合作”的共識為世界提供另一種可能。
短暫停火不久,以色列就再次攻擊伊朗,而特朗普在鏡頭前爆粗怒罵內塔尼亞胡的失控場面,暴露出超級大國對地區沖突的掌控力正在瓦解,當水雷威脅與核陰影并存,中東需要的不是新玩家下場干預,而是按下停止鍵的清醒劑。
中東從不缺火藥,缺的是給引信澆水的人,當美國被盟友拽進戰火、歐洲尋求戰略自主,中國沒有選邊站而是做一個熄滅導火索的人。
參考資料
以色列總領事呼吁中方發揮影響、干預伊朗當前局勢,外交部回應 環球網
美官員:以色列襲擊伊朗后,伊朗已在船上裝了水雷,差一點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