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廬山蜿蜒的山路上,一位母親帶著7歲孩子艱難攀登時,丈夫花800元雇了兩名轎夫。
烈日下,看著轎夫汗水浸透的背影,她如坐針氈,既心疼轎夫的辛勞,又因路人異樣的目光如芒在背。
她好不容易堅持到山頂,結果卻轎夫接下來的請求卻讓人意外,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艱苦的挑山工
九江廬山游客一撥接一撥地來,山上風景秀麗,走在山道上,人們大多拿著手機拍照打卡,可有一群人,走的不是風景,是生活。
他們抬著轎子一趟又一趟,在這條山道上來回穿梭,一天十幾公里上下翻,有人說他們辛苦,有人卻覺得“太貴”,可真正站在他們身邊的卻沒幾個。
博主一家到廬山旅游,孩子才七歲,丈夫見山路陡峭,擔心母子體力吃不消,決定花800元請兩位轎夫抬上山,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坐轎子,但這一趟,卻讓她心里堵得慌。
才上去沒多久,博主就主動下來,孩子接著坐,她一路徒步跟在轎子后頭,她不是走不動,只是心里過不去那道坎。
每一聲喘氣、每一次停歇、每一滴汗水都讓她坐立難安,走在一旁的路人不時看她一眼,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投來異樣眼神。
她低著頭往前走,腳下踏著石階,心里卻像踩著釘子,兩位轎夫倒是很客氣,年紀都不小了,爬坡抬人也不叫苦。
見她不安,還笑著說:這是我們的飯碗,坐就坐,別想太多。
可她還是搖頭,始終放不下那種“讓人受累,自己享福”的愧疚。
不是她作,也不是裝,換誰看著別人為自己扛幾十斤上山,也心里發虛。
視頻發出來之后,有人支持她,說她有同理心、心疼他人;也有人說這就是交易,干嘛這么矯情;更有一類人,說得直白:誰讓你選坐轎子了?不坐不就沒事了嗎?
看評論那一排排,她反而釋然了點,坐不坐,貴不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她那一刻,就是坐不下去。
轎夫的意外請求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些轎夫每天四五點就得上山搶生意,等不到客人,一整天就白跑一趟,抬一趟幾十分鐘,等客人有時要等幾個鐘頭。
他們每天來回走幾萬步,風吹日曬不說,雨天還得撐傘、踩濕路,有時候一不小心滑倒,爬起來繼續干,沒人關心他們的膝蓋疼不疼,也沒人問他們午飯吃了沒。
別看景區里熱鬧,有些轎夫其實連吃飯的錢都得賒著,有的飯館知道他們熟面孔,還愿意讓他們先吃后付。
飯盒里就是兩個冷饅頭、一瓶礦泉水,不講究也沒得講究,做這行的,絕大多數是五十多歲以上的中年人,沒文化、沒社保、沒退路,靠這點苦力換點現金。
有人說這服務太貴,一趟八百誰吃得消,可他們也反問:愿意抬人上山的年輕人,有幾個?想賺錢輕松點的多得是,挑重擔的真沒幾個。
這種活,說白了就是“花錢的心疼錢,掙錢的用命干”,誰都不容易。
爬上山頂,博主本以為終于熬過去了,可以安安心心看看風景,但轎夫卻上來打招呼,說愿意再打個折,加五百塊,繼續抬他們下山。
他說得不強求,也不貪心,就站在一旁等他們答復,等了一個多小時,博主一家才下決心不用了,她始終放不下那份心理負擔,不想再讓他們辛苦。
可這事并沒有就這么完,孩子年紀小,來時還能靠新鮮勁走一段,下山腿腳已經有些打顫,博主丈夫看了眼路,嘆口氣還是付了五百塊,讓孩子再坐下山。
她沒說什么,也沒再猶豫,既然選擇了出來旅游,確實得照顧家人現實,雖然心里還是有點別扭,但她明白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800元買來的頓悟
在路上,她邊走邊想:抬人上下山,這明明是人家一份工作,付錢消費,也沒有錯,可為啥還是會感到不安?后來她想明白了,不是不安,是因為太少經歷類似的角色轉換。
日常生活里,她習慣了付費服務、買東西買體驗,坐電梯、打車、用外賣,從來不覺得難受,可這次,是“一個人抬著另一個人”上山,太直觀了,太貼近了,她不適應。
慢慢地,她心態有了變化,她開始不再把這種服務當成“低人一等”,而是開始看清這是一種公平的合作。
她不再逃避別人的目光,也不去聽那些指指點點,她認同的是,每個人在不同的位子上都有不同的付出,不管是抬人的,還是坐著的,都沒有誰虧欠誰。
網上的評論也是五花八門,有人覺得800塊太狠,哪怕是一趟辛苦活也不值;也有人反過來說,如果不講價、不壓價,說不定他們干一天能多賺一點。
也有人爆料,說廬山其實是不允許抬人的,有規定,但景區和管理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她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里一震。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份辛苦就變成了游走在邊緣的灰色工種了,這種夾縫中求生的狀態,也許才是真正讓她不安的源頭。
旅程快結束的時候,他們全家站在山腳下,回頭望了一眼,那兩位轎夫正在樹下歇腳,擦著汗、喝著水,不言不語。
那一刻,博主心里沒了復雜的想法,她覺得這趟旅游花得不算虧,花的錢也許不止是為了省腳力,更多是給自己和家人多一層理解、多一種體驗。
結語
這些人背著人、踩著石頭、挑著生活往上走,沒人給他們點贊,也沒人把他們寫進攻略,他們就像山間的野草,不張揚、不奢求,就這么日復一日地活著。
有人看不起他們,有人覺得他們“抬人”的活不體面,可是沒有他們,很多人也別想輕輕松松看完廬山的風景。
她說自己以后可能還會遇到類似的服務,可能還會猶豫,但至少不會再盲目地排斥,也不會再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否定自己的選擇,她覺得這才是這趟山路給她的最大啟發。
最后大家對于這個事情有何看法呢?你們平時登山的時候,會選擇做轎子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