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號,一貨運列車失控撞上K1373次高鐵客車,導致臨時停車。
當時,空調停轉,通風系統也不能運轉。39℃高溫下,乘客悶了3小時。不少乘客出現中暑癥狀,可乘務員始終不讓開門。交涉無果后,一名小伙憤然砸破車窗,讓新鮮空氣涌入車廂。事后,小伙被鐵路公安帶走調查,這則新聞引發了軒然大波。
孫哥認為,調查本身無可厚非,但由鐵路公安帶走小伙,著實讓人費解。
鐵路公安作為鐵路系統內部的執法部門,其公正性本就容易引發質疑。更重要的是,被帶走的不該只有小伙,列車長和乘務員同樣該被帶走調查,甚至追責。
試想,在高溫密閉環境中滯留3小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意外。健康人尚且難以忍受,那些老弱病殘或有基礎病的乘客,更可能面臨生命危險?乘務人員是否考慮過這些隱患?
誠然,被砸的玻璃是財產,據說更換要花費約千多元,但在人的生命與健康面前,這點代價微不足道。
為何孫哥認為要追究列車工作人員的責任?因為面對突發狀況,他們毫無預案。如果停車時長不是3小時,而是5小時呢?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乘客發生意外、受到傷害?
僅帶走砸窗小伙遠遠不夠,鐵路相關部門更該被追責。
他們顯然缺乏應對極端情況的預案——即便此類事件罕見,管理部門也該預判各種意外。
停車3小時怎么辦?停6小時、10小時,又該怎么辦?
難道還堅持不讓乘客開門透氣、下車避險,這合理嗎?
再者,車窗設計完全沒有通風功能,這本身難道不也是問題?
意外往往能倒逼進步:推動管理部門改進工作方式,促使生產單位完善技術設施。在當前技術和管理都存在明顯缺陷的情況下,我們理應給砸窗的小伙的勇氣和擔當叫好——沒有這樣的勇者的“突破”,或許就難有真正的改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