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伊朗不過癮?以色列又把屠刀對準約旦,約旦將是下一個敘利亞
伊朗還沒徹底收場,約旦已經感到了火燒眉毛的熱度。不是自己搞事,是以色列的“防線”又往東推了幾步。
過去這一個月,以軍從空中打穿伊朗防空,再到地面封鎖約旦河西岸多個入口,說是應對“抵抗軸心”的潛在補給通道,但誰都看得出,這種軍事節奏已經明顯壓過了戰術范疇,更像是在提前試探戰略下一步。對準的,恐怕不只是哈馬斯的通道,還是哈希姆王朝的脆弱腰身。
約旦正在被一點點“敘利亞化”
約旦的地理位置原本就是個麻煩。北接敘利亞、南鄰沙特、東望伊拉克、西面緊貼以色列,任何一方出事,它都得兜底。可問題是,約旦自己并沒有幾張牌能打,經濟靠外援,軍事靠西方,政治上還要在親美、挺巴、反伊之間來回平衡。
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哪一天以色列進攻,而是以色列不打,約旦自己內部出問題。
2023年以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修建定居點的速度飆升,聯合國報告顯示,僅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就新增兩萬多套定居房,拆了200多處巴勒斯坦建筑。沖突加劇的同時,約旦邊境的民情也在醞釀。畢竟,約旦全國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巴勒斯坦裔,看到西岸被炸成那樣,情緒早就到了崩點。
6月以來,以軍多次在約旦邊境封鎖通道、空襲巴方據點,表面上是“反恐”,實際上已經把火引到約旦家門口。美其名曰“防止武器流通”,但禁醫禁藥、切斷交通,這分明是把約旦當成緩沖地帶在壓榨。
為什么是約旦?
很多人沒看懂,以色列剛和伊朗打完,怎么又開始動約旦的筋骨?看起來像是戰略失控,其實更像是目標順延。
回顧敘利亞這幾年被以色列轟炸的經歷就知道,以色列打的是“抵抗軸心”——伊朗—敘利亞—真主黨這條線。而現在,阿薩德政權已然倒臺,伊朗在敘利亞的后勤線被一截一截切斷。下一段在哪?就在敘約邊境,也就是約旦北部。
從以軍這幾輪“封鎖+空襲”的路徑看,動作幾乎沿著敘以邊境—戈蘭高地—約旦北界劃出一個弧形,目標很明確:逼伊朗和哈馬斯徹底斷線,順便警告約旦,你要是再放進什么“抵抗”人士,后果自負。
換句話說,約旦正被逼進一個選擇題:要么把自己徹底“以色列化”,在邊境問題上徹底靠攏特拉維夫;要么接受以色列持續的壓力測試,直到它找到借口——比如“國家安全需要”,直接介入。
外部支撐力不夠,內部結構也松動
現在的問題是,約旦根本撐不住這種強壓。
一方面是對外。哈希姆王朝自海灣戰爭以來就靠與美沙結盟維持國家穩定。美軍在約旦的空軍基地是重要支點,沙特也在持續提供財政援助。但這次打伊朗,美國明顯選擇了縱容以色列,只在停火協議簽字前跳出來裝了下“調解人”。換句話說,華盛頓不會為了約旦和以色列翻臉,沙特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砸錢幫你維穩,只會出幾份聯合聲明刷存在。
另一方面是對內。西岸炸得越猛,約旦國內抗議越多。尤其是2025年5月以軍重啟加沙空襲之后,約旦街頭出現了數萬人示威游行,手持巴勒斯坦兒童遺像,直接堵到首都政務廣場。國王阿卜杜拉再怎么想“置身事外”,都躲不過這股民情大潮。失業率高、青年沒希望、巴勒斯坦難民還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一旦再發生一次外部沖突,約旦的內部極可能出現結構性崩塌。
以色列算盤打得響,但真動手還差一步
那以色列真要對約旦下手嗎?答案是,不急,但不會放棄。
對以色列而言,當前最優解不是直接入侵,而是施壓——軍事封鎖、輿論塑造、經濟打擊,層層推進,像擠牙膏一樣,逼約旦在邊境政策、安全配合、情報共享方面逐步讓步。
只要哈希姆王朝不倒、邊境保持“看得見但管不了”的狀態,以色列就會繼續把約旦當成一個可控的緩沖區。但一旦發現約旦失控、或者放任“抵抗軸心”在邊境復活,以軍的外科手術式干預就不會手軟。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不怕背鍋。現在中東局勢這么亂,沒人會真的為一個“有伊朗背景”的邊境事件去打國際法的牌。而美方在6月的表現已經說明問題:只要不是全面占領,美國不會多說什么。
中東的舊地圖正在碎裂,約旦站在裂縫邊緣
敘利亞已經碎了,黎巴嫩也撐得勉強,伊拉克是半癱瘓狀態,現在輪到約旦站在新裂縫的邊緣。
這不是它自找的,但它也很難獨善其身。從現在起,它的每一個外交聲明、邊境動作、國內維穩措施,都會被以色列盯得死死的。
下一場動蕩,不一定要等到導彈落下,可能從一張邊境通行證、一場難民騷亂就開始了。那時的約旦,就不再是緩沖帶,而是靶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