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世界冠軍,落魄到在北京胡同里為了幾毛錢跟菜販子磨嘴皮子。
誰能想到,就是他,后來卻成就了一樁驚動中央、需要鄧小平親自批示才能獲準的跨國婚姻。
這樁婚事的主角,就是曾經的乒壇傳奇莊則棟。
他的妻子,是放棄了日本國籍和優渥生活,只為他而來的日本人佐佐木敦子。
、巔峰之上,光芒萬丈
有些人仿佛天生帶著主角的光環,命運的聚光燈自會為他們亮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揚州城里,有個叫莊則棟的小孩子,竟把家中門板卸下來當作球臺,小小的身影在桌前騰挪跳躍,球技已打得有模有樣。
那份對乒乓球的癡迷,像揣在懷里的火苗,根本藏不住,灼灼地映在眼神里。
十三歲,他在選拔賽上對著領導們放話:“我要進國家隊!”滿場皆驚,人家當是童言無忌,他卻是在宣告未來。
進了國家隊,他就是個瘋子,別人練一遍,他練兩遍,胳膊練到抬不起來,就用滾燙的毛巾敷著,咬牙接著練。
那份近乎偏執的熱愛,最終托舉著他站上了榮耀的巔峰。
他成為中國乒乓史上首位蟬聯三屆世乒賽單打冠軍的選手,在那個精神生活貧瘠的年代,莊則棟的每一次揮拍、每一次扣殺,都像重錘般敲擊著億萬人的心房。
球臺兩端的勝負,早已超越了比賽本身,成了一個民族在困頓中仰望的光亮。
、一球千鈞,命運轉舵
然而,競技場上的輸贏,遠不及歷史舞臺上的一次握手。
1971年4月,日本名古屋,世乒賽,當時的中美關系,比西伯利亞的冬天還冷,隊里有鐵的紀律:不許主動跟美國人說話。
偏偏,美國運動員科恩誤打誤撞,上了中國隊的大巴,車里一片死寂,尷尬得能擰出水來,就在這時,莊則棟站了起來。
他一咬牙,從包里掏出一幅杭州織錦,送給了科恩,這個動作被無數鏡頭捕捉,瞬間點燃了世界輿論。
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小球推動大球”,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中美二十多年的冰封,就此開裂。
一夜之間,莊則棟從一個運動員,變成了“乒乓外交”的頭號功臣,火箭般被提拔為國家體委主任,他站在了權力的聚光燈下,刺眼,也危險。
命運所有的饋贈,早就暗中標好了價格,時代的浪潮,既能將你高高捧起,也能將你狠狠摔下。
、塵埃之下,微光忽現
七十年代末,風向變了。
莊則棟的人生,從云端直墜谷底,他被下放到山西“改造”,工資停發,連妻子也離他而去。
等他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北京,世界冠軍的頭銜,只換來少年宮一份教練的工作,和每月48塊錢的微薄薪水。
那個曾經名揚四海的英雄,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二八大杠”,在菜市場里為了幾分錢跟人討價還價,回家還要給老母親捶腿。
日子苦到什么地步?連日本的報紙都登出了他“自殺未遂”的假新聞,所有人都覺得,莊則棟這輩子,算是廢了。
就在這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里,一束光,從太平洋對岸照了過來。
這束光,叫佐佐木敦子,一個日本人,卻在中國長大,父親是援華專家,她甚至在蘭州的毛紡廠當過兩年工人,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比很多中國人還深。
她早就迷上了莊則棟,是他的“鐵桿粉絲”。
1982年,當她在報紙上看到偶像的落魄境遇時,心如刀割,她輾轉聯系,終于在北京一個破舊的院子里,見到了他。
看著眼前這個穿著舊夾克、滿臉風霜的男人,佐佐木敦子的眼淚一下就下來了,她只說了一句話:“莊先生,我來照顧你。”
、跨越山海,只為一人
在那個年代,一個中國人,還是個身份敏感的前高官,要娶一個日本人,簡直是天方夜譚。
莊則棟不是沒顧慮,他鄭重地問她:“為了我,加入中國國籍,你想好了嗎?這可是一輩子的事。”
佐佐木敦子沒有絲毫猶豫,她二話不說,遞交了放棄日本國籍的申請,放棄了在日本的高薪工作和優渥生活,她只要他。
他們的結婚申請,被一次次駁回,理由是“背景復雜”,佐佐木敦子不放棄,她四處奔走,甚至給中央領導寫信,信里沒有抱怨,只有一份純粹的愛。
這樁婚事,最終驚動了鄧小平,他聽完匯報后,大筆一揮,特批:“同意。”
1987年,47歲的莊則棟和43歲的佐佐木敦子,終于拿到了那張來之不易的結婚證,這場跨越國界與偏見的愛情,總算塵埃落定。
婚后,佐佐木敦子把他寵成了孩子,他出門,她送到門口,他回家,算好時間,飯菜永遠是熱的。
她用全世界最溫柔的愛,將他前半生所有的傷痕,一一撫平。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最后的守望,無聲的承諾
好日子,總是那么短。
2008年,莊則棟被確診為晚期癌癥,命運這東西,好像總覺得欠他點折磨。
佐佐木敦子沒有倒下,她推著輪椅,跑遍了北京各大醫院,自己瘦得只剩九十斤,卻沒掉過一滴眼淚,她像一棵沉默而堅韌的樹,為丈夫撐起最后一片天。
生命的最后時刻,在病床上,莊則棟拉著朋友的手,反復念叨的,不是自己的遺憾,而是對妻子的虧欠。
“敦子她沒有醫保,也沒有工作,我走了,她可怎么辦啊?”
2013年大年初一,莊則棟走了,享年73歲。
他走后,佐佐木敦子一夜白頭,很多人勸她回日本,那里有更好的福利,有親人,她都拒絕了。
莊則棟生前托付好友范曾,將自己的書法作品在他走后拍賣,用以保障敦子的生活,范曾信守承諾,為她解決了后顧之憂。
信息來源:《閩南網》
這么多年過去,佐佐木敦子依然生活在北京,守著他們共同的家,孑然一身,她不曾后悔當初的選擇。
那份奮不顧身的愛,成了她余生唯一的故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