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紅色預警剛解除,新一輪強降雨又要來了。成都青羊區人民公園積水還沒退完,農民們已經開始發愁田里的莊稼。172毫米的降雨量直接把農田變成了魚塘。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畝地泡上兩天,秧苗就得爛根。崇州那邊更慘,224毫米的暴雨把剛插的秧沖得七零八落。后天開始,彭州、都江堰又要迎來150毫米以上的暴雨。
種菜的老王蹲在地頭直嘆氣:"剛施的肥全沖跑了,這季小白菜算是白忙活。"氣象臺的雷達圖顯示,紫色云團正在川西高原聚集。農民們現在最怕看到手機上的暴雨預警,每次彈出來就意味著又要損失幾千塊。
積水退得慢的地塊已經出現爛根現象。
農技站的小張挨家挨戶提醒:"趕緊排水,能救一畝是一畝。"可抽水機根本不夠用,大家都在排隊。
大后天雖然雨勢減弱,但地里的濕氣一時半會散不掉。種草莓的李嬸愁得睡不著:"再這么潮下去,果子全得長霉斑。"有個細節值得注意:西部山區氣溫比城區低5度。
這意味著地溫回升更慢,作物恢復生長的時間要推遲至少一周。都江堰的獼猴桃種植戶老劉算了一筆賬:泡水48小時以上的果園,今年產量至少要減三成。這還不算后續可能出現的病害。
專家建議抓緊雨停間隙噴施葉面肥。
可問題是,很多村子的路還被淹著,農資根本運不進去。更糟的是,暴雨沖走了表土里的有機質。
農技員小周發現,有些地塊的肥力指標已經降到警戒線以下。"雨打莊稼倒,風吹收成跑。
"這句老話今年算是應驗了。種糧大戶老吳看著倒伏的水稻直搖頭:"收割機都下不了地。"值得思考的是,同樣的暴雨,為什么有的地塊損失小?
仔細觀察發現,提前挖好排水溝的農田,積水退得快得多。未來三天,盆地西部還有兩次強降雨過程。農業部門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做好搶收準備。
可問題是,很多作物還沒到成熟期。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堅持使用深溝高壟種植的菜地,受災明顯較輕。這或許能給大伙提個醒——是時候改變耕作方式了。
雨還在下,損失還在增加。但更讓人擔心的是,這樣的極端天氣往后會不會越來越頻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