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十年:從“新茶飲第一股”到股價單日暴跌10.71%,49.21億營收難掩9.19億虧損背后的行業困局
從單店起步到叩響資本大門,奈雪的茶十年間書寫了新茶飲品牌的成長樣本,但其當下的股價震蕩與業績波動,也折射出行業轉型期的深層挑戰與焦慮。
股價波動:單日10.71%跌幅的市場表現
2025 年 7 月的港股市場,新茶飲板塊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7 月 2 日,奈雪的茶(02150.HK)股價一度暴漲 33%,引領板塊集體上揚;然而次日開盤便掉頭下跌,截至 7 月 3 日 12 時,跌幅已達 10.71%,每股報 1.50 港元,總市值縮水至 25.58 億港元(合 23.35 億元人民幣)。這種 “過山車” 式的股價波動,為這家即將迎來十周年的 “新茶飲第一股” 蒙上了一層陰影。
回溯 2015 年,奈雪品牌正式創立,十年間從一家門店發展為上市企業,為新零售品牌探索資本化路徑提供了范本。但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其面臨的挑戰愈發凸顯。
業績數據:49.21億營收與9.19億虧損的對比
業績數據的反差尤為刺眼。年報顯示,2024年奈雪營收49.21億元,較2023年的51.64億元下降4.7%;盈利狀況更是急轉直下,從2023年盈利2090萬元,轉為2024年經調整后凈虧損9.19億元,經營狀況的急劇變化引發市場關注。
從營收結構看,作為核心渠道的直營門店2024年實現營收41.58億元,同比減少5.33億元,營收占比84.5%,同比下滑6.3個百分點。同時,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從2023年的8.29億元降至2.02億元,降幅高達75.7%,創下上市以來新低。
門店與行業:規模調整及業績分化情況
為應對壓力,奈雪在2024年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門店總數從2023年的1655家增至1798家,其中直營店減少121家,加盟店從81家大幅增加至345家,凈增264家。但與頭部品牌相比,門店規模仍有明顯差距:截至2024年底,茶百道門店8395家,古茗9914家,蜜雪冰城更是達到46479家。
經營業績上,行業分化態勢顯著。蜜雪冰城以 248.3 億元營業收入和 44 億元年度利潤穩居前列;霸王茶姬營收超 124.05 億元,凈利潤 25.15 億元,凈利潤率達 20.3%;古茗也實現增長。而奈雪與茶百道營收接近(奈雪 49.21 億元,茶百道 49.18 億元),但茶百道調整后凈利潤 6.45 億元,奈雪則虧損 9.19 億元,反差明顯。
發展歷程:品控相關事件與戰略調整舉措
十年發展中,奈雪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6月上市后,擴張加速卻暴露管理短板,當年8月被曝光門店存在衛生問題;2025年6月,“奈雪小盒茶內喝出整只青蛙”事件再度引發輿論關注,“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其累計投訴達2015條,多涉及產品異物問題。此外,2022年前后因品牌名“奈雪の茶”進行“去日化”調整,將LOGO改為“奈雪的茶”,拼音從“NAYUKI”變為“NAIXUE”。
產品創新上,奈雪嘗試通過輕飲輕食、RTD 瓶裝茶、跨界聯名等拓展方向,2025 年推出健康升級產品,今年還切入白領午間用餐市場,但面臨 Wagas、gaga 鮮語等品牌競爭,以及喜茶、瑞幸的同類布局,突圍難度不小。
(提醒:內容來自新黃河|大魚財經。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尾聲:
“ 新茶飲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奈雪的十年歷程既是行業發展的縮影,也為同類品牌提供了鏡鑒:在規模擴張與品質把控、創新突破與市場認可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所有參與者需要持續作答的課題。”
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聲明:關于內容準確性的補充說明
內容核實承諾:「財鯨眼」致力于提供客觀、準確的內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滯后、數據來源差異或理解偏差導致內容存在瑕疵。
讀者反饋通道:若您發現文章中存在數據錯誤、事實性偏差或邏輯爭議,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及時調整:
1、郵箱:caijingyan66@163.com 郵件中注明修改內容。
2、后臺留言:請在文章底部點擊“發私信”并提供具體指正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