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中國建筑學會團體標準《建筑防雷監測系統技術標準》(送審稿)審查會在江蘇南通召開。該標準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雷電防護專業委員會與上海電科臻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編制。
審查會由復旦大學教授張義軍擔任審查組組長,成員包括中國建筑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分會專家主任委員孫蘭(教授級高工),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萬力(教授級高工)等7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權威專家。
與會專家圍繞標準條款的技術細節、表述規范以及與其他相關標準的協調性展開了深入而細致的討論,對送審稿的科學性、實用性、權威性進行嚴謹評估,一致認為,《建筑防雷監測系統技術標準》(送審稿)內容全面、技術指標合理,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和行業發展的需求,可為建筑防雷監測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維護等全流程提供明確、規范的指導。
《建筑防雷監測系統技術標準》從2023 年6 月啟動預研,歷經起草工作組組建、立項、草案編制、內部研討、征求意見等環節,共有23家參編單位,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最終形成送審稿。
審查意見??
經審查組審定,該標準的編制符合《工程建設標準編寫規定》,送審資料齊全且符合審查要求,其內容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與現行相關標準相協調,并創新性地提出了雷電預警、雷電流、防雷接地、SPD智能監測等四項關鍵技術要求,總體達到國際水平,并對建筑防雷監測系統工程建設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工程應用提供了技術依據,審查組專家一致同意該標準通過審查。
《建筑防雷監測系統技術標準》的意義:
- 規范行業發展: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化雷電防護產品涌現,但傳統防雷系統存在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舊技術與信息技術發展不匹配。該標準的實施可對新技術、新產品應用進行標準化規范,讓建筑防雷監測行業有統一標準可依,促使市場朝著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 提升技術水平:標準覆蓋了系統設計及技術要求、施工和驗收、檢測和維護等多個領域,有助于提升建筑雷電防護、防雷監測系統設計等領域的技術水平,推動建筑防雷監測技術持續進步,使行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 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雷電會對建筑物和人員安全造成威脅,該標準有助于提升雷電災害防護能力和監管效率,可更好地預防雷電災害,減少雷擊引發的事故,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 促進可持續發展:標準的實施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有助于行業在長期內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 推動產業發展: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有助于培育更大的市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海電科臻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將持續以創新與責任精神參與行業標準建設,助力防雷監測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大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推動建筑防雷監測技術的持續進步,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圖文信息來源:上電科臻和?
自然界中的雷電不可能消失
人類對技術進步的向往和沖動也不可能終止
技術進步帶來的潛在威脅
只能靠技術的繼續進步來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