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是7月第一周的周末了,本周我們應該等不到養老金調整的正式通知公布了,雖然大家翹首以盼,但本周應該不會有驚喜了,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影響養老金調整的幾大因素。
首先我們知道養老金調整=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那么我們看了最近網友們的留言,大家紛紛表示增加定額調整的金額,減少掛鉤調整比例是比較公平的調整方式,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工齡因素在養老金調整中占據多大影響。
要搞懂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
1.定額調整:是指所有符合條件的退休職工統一增加統一固定金額,因為所有人都是同一個金額,不管你工齡長短,不管你退休金高低,都是一樣的,所以定額調整體現的是養老金的公平性原則。
2.掛鉤調整:主要是按繳費年限就是工齡和本人的養老金水平掛鉤,比如有的省份按工齡,每多一年多漲一塊錢,或者根據養老金水平按比例增長,這體現的就是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3.傾斜調整:這是對高齡的退休人員,比如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或者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人員額外增加一定的金額,這要體現的其實是重點關懷原則。
其實總體來說,工齡在養老金的作用是很重的。比如我們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工齡就是計算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重要影響因素,那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1 +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 2 × 繳費年限 × 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 計發月數
可以看出工齡越長基礎養老金越高,工齡的核心價值就體現在這。
而在養老及調整中工齡的因素依然極其重要,在掛鉤調整中,按工齡掛鉤的部分是長工齡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的主要來源。
但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朋友感覺到工齡的影響變小了,這可能是因為各省調整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有可能是您所在的省份按工齡掛鉤的單價降低了,但是按養老金水平掛鉤的比例提高了。
我們還是以遼寧省為例,看看2022年和2023年養老金調整結構的變化,從中來看出工齡在調整中的影響。
首先定額調整:22年40元,23年35元;
工齡掛鉤:22年1元和2元;23年1元和2.5元;
養老金水平掛鉤:22年0.8%,23年0.7%
高齡傾斜:22年40元和80元,23年35元和70元。
艱苦地區傾斜:都是5元/月。
我們以工齡38年的王女士為例,養老金4200元,年齡78歲。
22年她每月增加:定額40+工齡61+養老金掛鉤33.6+高齡40=174.6
23年她每月增加:定額33+工齡72.5+養老金掛鉤29.4+高齡35=169.9
通過這兩年的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23年對于超過15年工齡的部分單價從2元漲到2.5元,明顯有利于工齡長的退休人員。而養老金掛鉤比例的降低是為了弱化養老金較高人群的絕對優勢,定額調整的下調,體現出向工齡傾斜的趨勢。
但是我們要看出23年整體調整比例較22年明顯下降了,而2025年雖然方案還沒正式公布,但是增幅進一步下降基本已經不可避免。我們還是一起期待正式調整方案的公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