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注意到了沒?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放棄曾經熱門的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轉而投向純電動車的懷抱。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消費邏輯?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開始人們覺得,插混和增程車既能加油又能充電,完美解決了續航焦慮問題。可實際上,這種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最近有業內人士透露了這樣一個事實:插混和增程車的結構復雜程度遠超想象。發動機,電機,電池三套系統要協同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車輛性能。
既然插混和增程車存在這么多潛在問題,為什么之前還能大行其道呢?
為了省錢?顯然不是。
插混和增程車的制造成本比純電動車高出20%到30%。光是那套復雜的動力系統,就需要額外付出數萬元的成本。
那么車企靠這個能多賺錢嗎?
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很難。
隨著電池成本持續下降,純電動車的價格優勢越來越明顯。更何況政策補貼逐步退坡,插混車型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于是答案就很清楚了,插混和增程車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消費者對續航焦慮的過度擔憂,以及車企對技術路線的搖擺不定。
現在,讓我們看看純電動車的四大核心優勢:
第一是使用成本。純電動車每公里電費不到0.1元,而插混車在虧電狀態下油耗可能高達5L/100km,每公里油費要0.3元左右。長期使用下來,這筆賬誰都會算。
第二是維護成本。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變速箱這些傳統部件,保養項目少得多。一次小保養只需檢查三電系統,費用往往不超過200元。
第三是駕駛體驗。純電動車加速平順,噪音控制出色,智能化程度普遍更高,這些優勢是插混車難以比擬的。
第四是現在的電池做的越來越好,充電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已經基本擺脫了續航里程焦慮,也不再需要混動車或者增程式汽車了。
當消費者逐漸認清這些事實后,市場選擇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純電動汽車有信心,且這個趨勢還在持續擴大。
或許,這就是市場給出的最好答案。在技術進步和消費認知提升的雙重推動下,純電動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
而那些還在猶豫的消費者,是時候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